ZKX's LAB

西宁脱贫攻坚不断传来捷报

2020-10-17新闻15

西宁脱贫攻坚不断传来捷报

西宁脱贫攻坚不断传来捷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西宁脱贫攻坚战场,捷报频传——

2015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为12%,至2019年底全市绝对贫困实现“清零”。

6.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0个贫困村全面退出,三县(区)顺利“摘帽”。

不断加大市场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达35388万元。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市委书记王晓多次在调研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高原古城大地,不断上演着动人的减贫故事——

从田间牧场到学校家庭,从农家小院到产业作坊,一个个温暖人心的脱贫故事,一项项精准滴灌的扶贫措施,让昔日的贫困山乡“焕新颜”“披金银”“瓜果香”,也让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命运得以改写,群众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成为最亮眼、最有说服力的幸福西宁“成绩单”。

如今的高原古城大地,238万西宁各族儿女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心手相连、众志成城,书写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减贫故事。

上下同心战贫困

战鼓催征,西宁发起脱贫攻坚的最后总攻!

“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和干部群众一块儿干,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大通县桥头镇新城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有海走路都比平日快了,“每天都在倒计时,必须争分夺秒干,稳脱贫、防返贫,哪头都不能放松。”

在西宁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争分夺秒,奋力冲刺,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听,西宁减贫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村落,伴随着袅袅炊烟的升起,宁静的村庄从酣睡中醒来。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湟源县大华镇莫布拉脑村,只见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一幅幅乡村美景徐徐展开。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表示,自从驻村第一书记屈剑波来了以后,莫布拉脑村便好事连连:扶贫产业风生水起,贫困户人均收入翻番,贫困村成功“摘帽”……

脱贫户陈有军至今都记得,在屈书记的积极争取和帮助下,他与全村人一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当起了股东,还得到了分红。

精准靶向补短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西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6亿元,实现“五个全覆盖”,即:每个贫困县不低于1500万元的扶贫产业园引导资金全覆盖;贫困村每村228千瓦光伏扶贫全覆盖,三县3个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每个村集体每年净收益25万元左右;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485个非贫困村1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全覆盖;人均5400元的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坚持把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抓手,2016年以来,通过培训使2万余名贫困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通过推送岗位信息、劳务协作、扶贫车间带动等,2.37万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营养改善计划资助等政策,惠及贫困学生8.5万人次。全面落实建档立卡群众医疗保险政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临时救助等,贫困群众住院费用自付比例稳定控制在10%以内。全面保障住房安全,2016年以来,在58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078户14262人迁入新居。完成23263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85户,全面实现贫困地区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聚焦贫困村退出标准,2016-2018年集中攻坚阶段,对330个贫困村一村一策制定补短板项目建设方案,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40.33亿元,实施补短板项目1316项,全面补齐贫困村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短板弱项,贫困村如期达标退出。2019—2020年行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23.62亿元,实施乡道改造、自来水提升改造、电力改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教育改薄等17类1828项项目,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质量成色。

【听,西宁减贫故事】

走进位于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一排排凸显河湟文化、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房,展现着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二层小楼,又温暖又干净又方便。看病容易不说,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今年54岁的曹成海坐在自家宽敞明净的大客厅里,高兴地对记者说。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西宁把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引导扶贫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形成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倾情帮扶,在湟中区、湟源县实施光伏产业、中藏药材种植、卫生厕所等项目,帮助2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南京西宁两地党委、政府领导实现交流互访,两地教育、卫生、商务等10多个部门先后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人才交流1000余人次,利用南京市3.53亿元帮扶资金,实施中藏药材种植加工、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69个,辐射带动7500户、2.4万人增收。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71个贫困村、后进村、维稳村结对共建,2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1.9万户农村困难家庭结对认亲。动员倡议社会爱心人士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通过举办“10.17”扶贫日活动、开展消费扶贫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力我市脱贫攻坚。

开设线上消费扶贫电商店铺12家,消费扶贫专营店8家,6家企业34个消费扶贫产品入驻“青海省消费扶贫众创基地”;31个消费扶贫产品入驻中石油和中石化的25家加油站便利店;通过单位订单采购等各类渠道累计销售“消费扶贫大礼包”1.6万余份,消费扶贫直接带动2795户建档立卡户增收。

【听,西宁减贫故事】

“你们几位啊?坐这边可以吧。”见到有客人来,东至沟村脱贫户赵文科急忙招呼道。一旁的厨房里,赵文科的妻子也忙得热火朝天,洗菜、切菜、炒菜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院子里饭香四溢。

依据东至沟村特有的区位优势,赵文科经营的农家院生意十分红火。

“在家门口做生意,不仅收入翻了番,还能照顾家人,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有来自南京对口帮扶的‘亲戚’们带来的‘金点子’。”赵文科感激地说。

自2016年南京西宁结成帮扶协作关系以来,两市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帮扶力度和资金投入逐年递增。

改革创新为民办实事

西宁注重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式,着力办好贫困群众重点关注的实事。率先出台《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办法》,累计为1919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学费5000—7000元,并按城镇生活补助标准每月发放生活补助。

组建全国首个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85.21%。率先实施“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日常用药项目,为乡镇卫生院、贫困村卫生室配备10种日常用药,为13种慢性疾病患者免费发放专用治疗药品,受益群众分别达到56.92万人次和22.37万人次。318个村开办老年人“幸福之家”,解决1.2万名老年人吃饭问题。为3000余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安排到户产业项目。

近年来,西宁市持续强化精神脱贫,充分发挥“微讲堂”“扶贫夜校”“小喇叭”等作用,开展“明理、感恩、自强”教育,三县区评选脱贫光荣户872户,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组织2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全市建成“励志爱心超市”443个,参与农户近3万户。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监督议事组织,村级自治、法治、德治能力不断提升。

【听,西宁减贫故事】

“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脱了贫,还在脱贫之后给我们持续关注和帮助,我们打心里感动呀,对生活也更有信心了!”温兴才说。

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村民温兴才,2019年5月因主动脉夹层入院接受治疗,累计花费医疗费用20余万元。经医疗救助政策报销后,个人支付费用仍高达13万元,刚刚脱贫的一家人又陷入困境。

“多亏了政府的防贫基金,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温兴才说,2019年下半年,按照相关规定政府为他送来了88000余元的防贫救助资金,极大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

#扶贫#贫困村#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