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马援功勋卓著,光武帝刘秀为何对他翻脸如此之快

2020-07-21新闻2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不少笑料,令狐冲曾装扮成一名将军,跟小尼姑说笑:“大丈夫马革里尸,也是闲事!”小尼姑噗地一笑,纠正他那是 “马革裹尸”。我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东汉名将马援的明言。马援不留恋安逸的生活,曾对宾客表明自己的理想,“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相关图

这是马援的一种人生观。他觉得锦衣玉食终老在家,在儿女环绕中病死太没意思,不如守卫边疆,死在战场。他还有句明言,后世唐朝大才子王勃在名篇《滕王阁序》中引用,“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的一生,的确轰轰烈烈,对得起自己的理想。

马援正义感极强,在西汉末担任督邮时,因私自放走一个可怜的罪犯,弃官逃亡。但他脑子活络,才能表现在多方面,依靠耕种放牧发了大财。那时他还年轻,已经显露出志向不在升官发财。他认为一个人拥有大量钱财,而不救济别人,就是守财奴。令人惊愕的是,他把所有财产都分给了亲戚朋友,自己回到了清贫的生活。

后来王莽夺取了西汉江山,马援一度担任过新朝的地方大员。新朝十几年功夫就败亡了,刘秀与赤眉军以及各路军阀较量。马援逃往西北地区避难,观察天下形势。他又获得了西北军阀隗嚣的重用。隗嚣看不清形势,不知道应该支持谁,派马援出使各地打探虚实。马援就是这样认识了刘秀,当时刘秀已经登基称帝。一番交谈下来,马援对刘秀大为叹服,认定这个人才是天下之主。回去劝说隗嚣归顺光武帝刘秀。

隗嚣摇摆不定,表示归顺刘秀,又私下里跟蜀地军阀公孙述眉来眼去,联手对抗刘秀政权。马援则直接投奔了刘秀,出谋划策平定隗嚣,功不可没。刘秀对马援委以重任,君臣二人关系很好。纵观马援在东汉的事迹,可以说他是刘秀的消防员。东汉统一之初,边区部族叛乱不断,哪里起火马援就到哪里平叛,出征无往不利。马援对付西羌、乌桓等部族很有一套,他注重恩威并重的方式,每到一处,不光能平定叛乱,还建立了威信,少数民族对他很敬重。

十几年内,马援万里奔波,戎马倥偬。他先后平定西羌、北征乌桓、两次出征岭南,最远抵达交趾郡平叛。交趾包含了如今的越南部分地区。马援号伏波将军,与他的功绩很相配,哪里风急浪高,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在桂林风景秀丽的漓江边,有一座小山拔地而起,叫伏波山,就是因马援而得名。唐朝时这里还有伏波将军庙。

要知道边区叛乱并不是谁都能搞定的,早年马援给另一个东汉开国大将来歙做过副手,来歙格外欣赏马援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对刘秀说只有马援才能解决边区的麻烦。马援以他独有的方式证明了来歙没有看走眼,刘秀对马援的功劳当然心里有数,信重有加。马援的人品也在那儿放着,身正不怕影子歪。君臣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很铁。但这看似牢固的君臣关系,因马援最后一次出征急转而下。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方武陵蛮发生暴动。朝廷先派了皇室宗亲刘尚领兵前往镇压,反倒被对方杀得全军覆没。马援一怒而起,主动请缨,而他此时已经六十二岁。刘秀看到马援仍然威风凛凛,答应了他的请求。马援带兵四万奔赴前线,抵达武陵已经是次年。武陵地区山高水险,地形复杂。马援用兵稳重,选择避开险要之处,绕路缓慢推进,由此与部将产生争执。

马援不愿独断专行,上书请皇帝裁决,刘秀支持了马援的方案。但汉兵与蛮兵对峙期间,瘟疫横行,马援也染了病,命在旦夕。此时与他意见不合的部将告了他一状,说马援用兵失策,以致贻误军机,害死了不少将士。刘秀闻知立即翻了脸,派驸马梁松前去责问马援,顺便代替他的职务。可惜没等梁松到达战区,马援已经病死。

早年,马援有一次卧病在床,梁松曾去探视,在床前行礼。马援跟梁松的爹梁统是朋友,就没有回礼。梁松以此怀恨在心。后来又因马援写家书训诫侄子,信件提到梁松和另一个功臣之后窦固交友不慎,这封信鬼使神差落到刘秀手里,刘秀因此痛骂了梁松和窦固。马援又多了一个敌人。如今马援已死,于是朝廷内外多个官员上书状告马援,说他以权谋私,当年征交趾,拉回了满满一车珍珠。谁在背后主使这件事不得而知。

这当然是无中生有,当年马援凯旋回师,拉了一车南方特产的谷米,叫薏苡,打算回去自己栽种。刘秀看见几封诉状都说是珍珠,就相信了,不再相信自己多年来对马援的了解。可见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有多难,摧毁之却极容易,只需要一个谣言,一瞬间就可以推倒。马援就这么蒙上了不白之冤。刘秀怒火中烧,不允许马援的遗体下葬。马援的家人战战兢兢,不知何故。

过了很久,马援的夫人听说了皇帝怪罪马援的原因,倍感冤屈,接连几次上书给刘秀解释情况。另外还有个正直的官员替马援伸冤。刘秀大概有点尴尬,只得允许家属收葬马援的遗体。但是皇帝不发话,家属不敢给马援修坟。这事儿就这么拖着。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继位,一直到永平十七年马援夫人病逝,朝廷才下诏,允许马家给为马援修坟。至此马援已经离世二十五年了。

刘秀当初倚重马援的时候,对他很好,后来武陵战事不顺,怪罪马援也说得过去。马援一死,谣言满天飞,刘秀对马援的态度急转而下,犯了偏听偏信的毛病。然而后来刘秀明知珍珠事件是假的,为何还不给马援平反呢?说来也简单,我认为刘秀是要面子,自己定过性的案件,这么快又要改口,恐怕不是大多数皇帝的风格。如果刘秀真的给马援平反,大概要担心天下人小瞧他的判断力。马援是一代名将不假,但皇帝的面子更重要,马援只得受委屈了。

#楚汉#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