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2020-10-16新闻21

在慢性乙肝治疗药物研发史上,聚乙二醇干扰素无疑是一个小突破。早在1977年,首个聚乙二醇化列解酶已经出现,聚乙二醇主要使用于修饰多种蛋白质。直到20世纪末期,聚乙二醇干扰素才被应用于慢性丙肝治疗。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目前,药物学家都已经重点开发新型的核苷类药物(NA),NA也是治疗慢性乙肝(CHB)患者占据乙肝药物三分之二左右的抗病毒药物方案。NA可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基于NA长期为药物学家所研究,然而,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长期使用后关注其疗效和安全性等研究数据,则仍然需要持续关注。2020年10月11日,全球多位研究人员署名发表题目: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持续的非治疗反应。

此前已经介绍,聚乙二醇干扰素从研发并使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在慢性乙肝(CHB)要早于核苷酸类似物(N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研发期间,全球研究人员主要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半衰期长、给药周期延长(相比NA)、毒副作用未增加(相比普通α-干扰素)、获得持久应答高于普通α-干扰素等,因此,科研人员基于如上研发特点,将聚乙二醇干扰素称为长效干扰素。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10月份发表的这项研究,主要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长期疗效和临床效果。具体来讲,指的是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持续的非治疗反应有利于慢性乙肝患者的功能性治愈和无疾病进展。研究人员包括Soon Kyu Lee Jung Hyun Kwon Sung Won Lee Jeong Won Jang Heechul Nam Kyoung Won Baik Sun Hong Yoo Soon Woo Nam Pil Soo Sung Si Hyun Bae Jong Young Choi Seung Kew Yoon等,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2005年至2014年间,共190名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或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中,并对122名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初始治疗在治疗后6个月评估,定义为乙肝e抗原阳性组(大三阳)的HBV-DNA和乙肝e抗原丢失或血清转化率均小于2000 IU/ML,乙肝e抗原阴性组(小三阳的HBV-DNA小于2000 IU/mL。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研究人员分析了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率、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持续的非治疗反应(因低病毒血症和肝酶而不需要进一步使用NA)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随访期为7.2年。43例(35.2%)患者获得初步疾病缓解,53例(43.4%)获得持续缓解。初始应答者的持续应答率高于非初始应答者(69.6%:32.5%,P<0.001)。获得持续应答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率高于非持续应答者(16.2%:2.5%,P=0.01);

在8例(6.6%)非持续应答的患者中,观察到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简单来讲,这项科学研究说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中,将近50%的患者在无需进一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情况下,获得了持续的应答。这些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结果,其中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的丢失和疾病的进展。

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史,早于NA在HBV领域,有利功能治疗

小番健康结语:以上这项关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后持续非治疗反应,有利于慢性乙肝患者功能性治愈和无疾病进展,发表在《LIVER INTERNATIONAL》杂志上(见首图)。这项研究结果已经被接受,并经过了全面的同行评审,于2020年10月11日发表。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研发以后,全球科研人员发现,核苷类药物(NA)治疗CHB可降低肝脏相关死亡率,但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使用后,长期抗病毒效果仍然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说明聚乙二醇干扰素,在这份研究范本中,平均随访7.2年,近半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在不需要进一步使用NA的前提下,获得了持续应答,其中包括功能治疗领域关注的乙肝表面抗原丢失和疾病进程(本研究数据结论,来自10月11日 《LIVER INTERNATIONAL》)。

#消化疾病#乙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