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先富脑袋 再富口袋

2020-10-16新闻12

先富脑袋 再富口袋

电工培训。

先富脑袋 再富口袋

报名外出务工。

脱贫摘帽后,师宗县继续以精神扶贫作为切断贫困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扶志、扶德、扶智”,补足群众小康路上的精神之“钙”,让贫困群众看到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主动先“富脑袋”,再“富口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奔小康之路。

扶志以情感人

脱贫攻坚解决了贫困群众物质上的贫困,但一些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依然存在,“精神脱贫”成为小康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障碍。

师宗县将“扶志”作为消除“精神贫困”的首要任务,建立了党委主抓、基层主推、干部主讲的“三级联动”大宣传机制,组建“精彩师宗”宣讲团送教下乡,采取召开群众会、干部入户宣传、举办道德讲堂等有效方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树立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思想观念,凝聚起向典型看齐、靠自身致富的强大动力。

葵山镇温泉村委会发乐村的杨心叶,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高二便辍学在家。在道德讲堂上受到典型的激励,杨心叶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到昆明打工,白天上班,晚上挑灯苦读,通过成人函授考试,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彩云镇架格村49岁的单身贫困户徐石存性格孤僻、不爱说话,驻村工作队队长太白先后经过10多次的思想工作,感化了徐石存,他树立起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在镇上开起了理发店,幸福生活正向他招手。

扶德以文化人

精神上不脱贫就算不上真正的小康。师宗县用“厚德、包容、务实、担当”的师宗精神引领人。将竹基窦氏家风家训、何桂珍的《训蒙千字文》、师宗革命史、师宗发展史搬进乡村道德讲堂。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出省级、市级、县级道德模范、文明家庭,30个文明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活动,重塑乡村文明。聚焦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组建文艺演出队,自编花灯、小品、少数民族歌舞等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文明新风。新风暖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群众的心田。

在竹基镇界桥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鲜活的墙体绘画、敞亮的文化大院、设施齐备的文化广场……像界桥村一样靠道德文化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村子,在师宗县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扶智以技强人

脱了贫,如何走稳小康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宗县整合人社、农业、畜牧等部门专业技术力量,本着群众“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建10支技术培训工作队,充分利用“学校课堂”“基地课堂”“电教课堂”“流动课堂”等平台送技下乡、送技上门,开展种植、养殖、电工、焊工、电商、家政服务、妇女刺绣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劳务输出,不断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高良乡坝林村残疾贫困户罗良柱,在电焊应用技术培训班学了一门电焊技术,找到了一份工作,月收入6000元,开启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张锦文文/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