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重点来了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调研,发现了什么?

2020-10-16新闻7

今年8月到9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派出了12支调研小组,在15个省(区、市)的28个县里开展一项名为《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状况调研》。近两个月时间,深入80个村落,走访了近万名0~6岁的儿童。

10月14日,围绕调查结果,一场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调查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营养和教育能跟上吗?

家庭环境塑造童年 孩子们渴望有质量的陪伴

座谈会上,来自湖南省古丈县的典型贫困家庭“现身说法”,讲述“因病致贫”的家庭在儿童养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多位调研志愿者代表和参与调研的媒体工作者在会上表示,当前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因缺少亲子陪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手机依赖严重,“五毛零食”泛滥,许多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等,与家庭教育环境中的不足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重点来了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调研,发现了什么?

为科学评估当地儿童发育水平,课题组与东南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合作,在调研中引入儿童发展筛查工具。东南大学禹东川教授团队的分析结果显示,受访儿童体格、发展筛查的各观测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展不平衡,且在统计上低于城市儿童发展水平。禹东川指出,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这些指标的重要因素。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指出,从公共治理角度看,与其以后做“再分配”,不如现在做“预分配”。现在不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在未来就需要承担多重风险。低水平人群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这不仅会使国家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也会让社会安定受到挑战。

据卢迈介绍,2014年国务院划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共有1600万儿童生活在农村地区。如今,虽然这些贫困县中的大部分已经陆续摘帽,但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同时,孩子们的发展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重点来了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调研,发现了什么?

关注儿童发展 从襁褓中“斩断”代际贫困的“枷锁”

在发言中,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蔡建华表示,经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儿童生存的问题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儿童发展方面的问题应该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建议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强对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财政倾斜,通过网络等方式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贫困地区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监测体系和生长发育监测体系。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也建议社会聚焦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监护能力,解决父母的“合格证”“上岗证”问题。

多位嘉宾在发言中建议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佘宇表示,一些人口分散的村落离乡镇中心较远,且村落之间的距离较大,不仅不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覆盖范围,也无法实现“小村联合办园”,可以采用山村幼儿园、村民集体举办幼儿班、公益组织牵头举办的幼儿班等模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也介绍了旗下的“慧育中国”等入户早教项目。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调研志愿者摩瑟伊萝,目前正在国外攻读研究生。她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经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儿童抓起,从儿童早期抓起。”她说,相信通过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未来,会有更多山区的孩子像她自己一样,通过教育走出大山,不断成长,最终反哺家乡,反哺社会。

制片人丨王宇

记者丨黄政龙 孔禄渊

摄像丨孔禄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家庭教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