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现场。
徐家昌老师授课现场。
卓鹤君名家工作室班授课现场。
油画专业教学检查现场。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迥异、基础不一,但都怀揣着一颗追逐艺术梦想的炽热初心。每年的春、秋两季,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会聚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从陌生到相识、相知,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渐成人生旅途又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到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的学生,虽有着不同的年龄与背景,却都有着一颗求知尚艺的心和教育梦,在高研部的学生们,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内,学生们因共同的艺术追求汇聚一堂,发奋努力,共同经历了一段宝贵的学习时光,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学习成果。”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安滨说。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历教育、高研进修、师资培训及自考主考的专门教学部门,建院近三十年始终秉持学院优秀传统与学术理想,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文脉相贯通,依托庞大顶尖的师资队伍,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发挥名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目前学院设置了学历部、高研部、师训部、自考部、数字交互教育部、社区学院管理部、社会美术考级中心这些教学部门与社会服务平台,学院至今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与发展成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以高研部为例,老师们在课前准备充分,课中教学思路清晰,在继教院,随时可以看到拥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以及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学生们。任课老师之一、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研部主任陈明坤说,“无论是基础笔法训练、经典作品临摹,还是深入大自然写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时常就创作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都能于讨论中获得新的领悟。”
“潜心研究、锐意进取。在一次次教学中,学生们领悟到书画的技巧,在一张张作品中,学生们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呈现出对于自然、万物和人生的体验,以及各自的艺术修养与钻研精神。”安滨说。“他们那股子努力拼搏、积极学习的认真劲儿,着实令人感动和佩服。”
艺术道路 持之以恒
楼平(杭州第七中学校长)
我的工作单位是杭七中,一所侧重于艺术教育的高中,长期工作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自己也非常期盼能够动手写写画画,于是报名参加了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艺术的不容易,也更能理解我自己学校艺术生的一些思维模式和想法,我觉得收获很大。中国美院是一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有着雄厚的艺术资源和师资,在这里,我看到了老师们非常敬业地授课,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教学相长,彼此都投入不亦乐乎。老师们的耐心教学,让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走入正脉 获益匪浅
李锦满(金华陌上书画院院长)
初入中国美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时,我感受到学员中的多数人为各地书画协会骨干、知名画家,但到学院学习必须一切归零,从最基础的线条练习开始,每天要画十多张纸线条。通过扎实的笔墨修练,接着就是临摹宋元经典名画,临摹过程中真是争分夺秒,于是也就渐入佳境,在临画中与古人对话。
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宽敞的教室和专用临摹室,还有实力雄厚的导师组、认真负责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指导。
行万里路,师古人,师自然。学院组织去观摩台北故宫的“精彩一百”国宝展,还多次组织去太行山、青城山、永州、婺源等地写生,吸纳山川灵气,为毕业创作积累题材。我作为第二届山水高研班班长,除自身学习外也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为学员的服务工作。
艺术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经过高研班学习深造使我的画走上了学院派的正脉,让我受益匪浅。如今我每天书画已然形成一种习惯。从去年开始自己作品多次入国展。如今,作为省美协会员、陌上书画院院长,我也带了一些学生,每周定期教学。画院经常组织活动,如送文化下乡,举办采风写生创作等,还曾多次为金华监狱、金华五监、金华女子监狱等服刑人员中的书画爱好者讲课辅导。今年七八月还为金华婺城区竹马乡的书画爱好者上文化特色公益课——山水画入门。
学无止境 一路成长
施西凤(第四、五届山水高研班学员)
我以前是乐清越剧团演员,跳过舞蹈,演过京剧、歌舞剧,还曾学过工艺美术。女儿汤唯长大成家后,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
2014年至2017年,我进入中国美术学院第四、五届山水高研班学习,我十分享受这三年的学习时光。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从零基础起步,结合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我的山水画学习开始慢慢进入状态。高研班学习期间,白天上课,晚上时常画到深夜两点。学校还每年2次组织学生去太行山、雁荡山、苏州等地写生。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除了老师的指导帮助、我自己的刻苦努力,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鼓励。多年来,女儿和我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我们是母女,更是朋友。我的家人们不仅在精神上鼓励我,更在行动上支持我的爱好。高研班学习需要住宿,他们便帮我办齐所有生活必需品,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能够安心学习。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想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创作之中,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我会继续努力,在书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十年辛劳 感恩培养
徐安玲(继教院专升本二年级学生)
作为一个“老三届”的老知青,我曾当过机修工人、出租车驾驶员。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我,非常珍惜退休后能够重新读书的机会。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从2009年3月起进入中国美院,参加美院导师的各类山水、花鸟、书法、临摹、油画研修班。连续五年,我在中国美院的学习从未中断。在美院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还参加了全国成人本科教育大专学历考试。2013年被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专业学历教育录取后开始进行系统学习,其间利用课程间隙,我又进入油画班进修学习。在暑假里,我去北京清华大学书画假期研修班学习山水、人物画,跟着老师外出写生和创作。寒假期间,我跟老师去西双版纳学习花鸟写生和创作。
我在中国美院继教院的学习,下了很大功夫,也付出了许多心血。无论酷暑烈炎,还是霜雪满地,我从不缺席,就是休息日也在教室里临摹字画,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书画训练、临摹创作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困难的是要克服年龄大、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与年轻人一样,吃住在学校、按时进教室听导师讲课,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类活动。我十分珍惜这一次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也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大毅力,不断提升自我。2016年,我如期完成了书法大专班的学业而毕业,于是趁热打铁、抓紧复习,又参加了全国“专升本”高考,又一次被中国美院继教院录取。收到录取通知单时,我很激动,感到无比幸福。2019年我如期完成书法本科学业,取得学士学位,同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现在正在进行国画专业的“专升本”学习。
学海无涯,我会加倍努力,以实际行动和良好成绩感恩于母校师长十年来对我的培养。
远师古人,近参造化
陈赛赛(青年画家)
在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学习的这段日子,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老师们对学生无私相授的治学精神,同学间相知相助的淳淳情谊以及大家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
从排课、择师、课程时序到班级管理,学院老师都是亲力亲为,为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针对我们学生的特定背景,除设置中国山水画相关课程之外,还设置了书法、梅兰竹菊、箓刻、制墨、诗词及文化讲座等课程,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得学生认可和喜爱。
在国美严谨的治学环境里,我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典全面系统地学习临摹与梳理研究,提升了对中国山水画的认知,开阔了我的思维和眼界,厘清了以后的创作思路:中国山水画只有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视角里,去解读、演绎、发展才更具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画家有一颗文心,要与传统对话,要在中国文化的母体里汲取营养,在薪火相传的继承中理出一条文脉来,作为我创作的艺术土壤和创作方向。要在掌握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当代的美学思维去感受当下的生活,贴近时代的脉搏,游历自然山川,用生动的、陌生化的语言去创作新颖独特且具有鲜活生命的艺术作品。
高研班毕业后我一直从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远师古人,近参造化。几年来,我近到雁荡、天台、苏州园林,远赴甘肃敦煌、河南太行等地,深入生活考察、游历写生,创作了一些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小小成果。
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艺术道路上何尝不是如此?因而我将更加发奋地学习,认真地创作,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回报社会。
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李搏(在读研究生)
我2013年来到杭州,是中国美术学院山水高研班第三届的学员。来之前没有受过中国传统绘画系统的训练,所以当时是比较忐忑,也比较期待。后来证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高研班的课程规划非常合理,每周有五天课程,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消化,学习的节奏很人性化。从最基础的线条训练、树石法开始,一步一步地对宋元明清的绘画都进行学习,每学期还有为期半个月的外出写生课程。这样一年半下来,大家对中国山水画的训练系统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高研班的学习氛围,虽然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但都为了画画心无旁骛,可以说是起早贪黑地学习。这个并不是夸张,现在还记得,早上和晚上其他教室都没人了,但是高研班一定还有人在学习。因为高研班所在的楼层是比较高的,所以每次无论去多早或者走得多晚,都能看到高研班教室的灯还亮着,感觉就像一座灯塔。有的时候在休息日,自己想偷个懒,抬头一看,高研班的灯还在亮着呢,就好像召唤自己,就又赶紧过去。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宋画临摹阶段,几乎每个人都有通宵临摹的经历,班里还排了夜班轮流值守临摹室。所以在高研班我们不光从老师那里学习,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学习交流也是很多的,大家有好的方法、心得,或者发现一些好用的笔墨纸砚都会相互推荐。现在已经从高研班结业好几年了,有些同学也回到了家乡,但还是会经常联络交流,一起继续留在杭州的也都成了老朋友。
让我感到十分幸运的,是在高研班遇到了很好的老师,除了绘画技法之外,他们对专业的卓越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都让人受益匪浅。因为高研班这一段的经历,我们有些同学留在了杭州继续深造,考了研究生,还有些同学从事其他的国画相关工作,无论如何大家对国画的热情始终如一,对高研班的感情也未曾改变。我前一段时间又回到高研班,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布置,高研班的学习环境已可称得上优雅,而班次也已经从我当时就读的一个班发展壮大到了十几个,不禁感慨,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们跟高研班一起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