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独居青年超2000万,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和超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漂泊数量巨大,而且多是孤身一人,居住空间较小,居住环境也相对恶劣,他们中很多人都很想早日改变现状,所以Co-living的租房模式也就应运而生。那什么是Co-living?
Co-living 中的这个前缀 Co(共)就意味着 Collaborative(协作的)、Collective(共同的)和 Communal(公共的)。其实Co-living就是一种新型的共享公寓,算是升级版的合租,它主要是由陌生人自建社区,自定规则,入住之前先互相面试,公共区域定期也会举办集体活动,但不强制参加,所以社恐完全不用担心。
而它跟普通的合租最大的不同在室友方面。普通的合租一般只需要签租房合同即可,最多也就是简单筛选一下室友,而像自如这一类的租房平台,租客一般情况下甚至都没有筛选室友的权力,但这种新型的共享公寓对入住者的筛选规则却很严格。
简单来说就是,不是你想住就可以住的。在入住前,租客都要互相接受面试和性格方面的测试,合适就可以入住,反之则不可以入住,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种类似于公司的面试,不过不同的是,公司面试更侧重于能力上的合适,而Co-living的测试则更倾向于性格。
比如,为了生活便利和安全问题不想要和异性合租的女性租客,这种新型的模式是很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也有它本身的模式优势带来的优点。
首先,租房对于绝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情。因为资金方面的局限,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合租,但与之而来的就是社交层面上的问题。现代社会,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成为常态,大家可以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称兄道弟,但在现实当中,却恨不得钻到地底,所以,拥有社交焦虑的人不在少数。而Co-living因为前期做过匹配测试,租客对彼此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在缓解社交层面的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
然后就是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另一个痛点:“孤独”。2018年,BBC广播做过一项孤独实验,调查结果显示,33%的人时常感到孤独,而其中最为严重的群体是16-24岁的年轻人群体,比例高达40%。而合租本身会对所谓的孤独感有所缓解,但现实却大相径庭,而通过互相面试和性格测试建立起来的社群,其成员关系的亲密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比普通合租要来的容易的,对于减轻孤独感来说,也是有利的。
但是这就意味着这种新型的共享公寓就是完美解决合租存在的问题的模式吗?
其实不一定。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执和矛盾,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是约束作用,它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问题,因为毕竟总有漏网之鱼。
所以这种新型的共享公寓对于普通合租模式来说是一种升级,至于完美,确实不至于,而合租的乌托邦时代还是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