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土壤污染调查土壤环境监测对象

2020-07-16知识8

根据土壤污染监测目的,怎样确定采样深度?为什么需要多点采集混合土样? 1、确定采样深度的方法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环境监测的对象有哪些?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既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对物理(能量)因子如噪声、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又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扩展资料一、环境监测的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1、创新机制,健全法规。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公开,形成政策措施生态环境部对哪些建设用地地块是重点监测的?建设用地土壤监测机构需要什么条件? 土壤质量性状是土地质量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肥力特性,其调查的内容有:土壤质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土壤的障碍因素等。场地环境调查中土壤取样的标准是什么? 在场地调查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主要包括采样方案、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检测数据分析以及采样分析结论。土壤取样标准可参考: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怎么定义土壤污染?由什么部门来监测土壤污染?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copy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3)棋盘式布点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zd点10个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右,多用于农业 污染型土壤。各分点混匀后用四分法取1kg土壤装入样品袋,多余部分弃去。我国发生的土壤污染案例有哪些? 一、甘肃铅污染事件2006年9月12日,甘肃铅污染事件,造成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乡新寺、牟坝两个村354人血铅超标,因血铅超标问题住院的群众共179人。其中14岁以下171人,14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环境是地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地质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土壤环境是地质环境中直接暴露于地表,并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关系最为密切的地质环境。土壤质量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土地质量的好坏。土壤质量一般定义为: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美国土壤学会把土壤质量定义为:在自然或管理的生态系统边界内,土壤具有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空气质量以及支撑人类健康与生活的能力。因此,“土壤质量是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和”。土壤质量概念的内涵不仅包括作物生产力、土壤环境保护,还包括食物安全及人类和动物健康。土壤质量概念类似于环境评价中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标,从整个生态系统中考察土壤的综合质量。这一概念超越了土壤肥力概念,超越了通常的土壤环境质量概念,它不只是把食物安全作为土壤质量的最高标准,还关系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与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专家认为场地环境调查监测的土壤执行什么标准 境调查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现状调查、污染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的环境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T□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本标准中的场地仅限于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3.2场地环境调查environmentalsiteinvestigation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3.3地下水监测井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用来监测地下水且能够提供获取地下水水样的通道,包括井管、过滤管、滤料等组成部分。3.4敏感目标sensitivetargets指污染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住宅、学校、医院、行政公区、商业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3.5土壤质地soiltexture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4什么是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筛选值 一、污染场地,指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具体来说,该空间区域中有害物质的承载体包括场地土壤、场地地下水、场地地表水、场地环境空气、场地残余废弃污染物如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等。二、污染场地土壤筛选中,包括无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农药/多氯联苯及其他物质。三、场地环境调查场地环境调查,即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一般可以包括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化工厂、农药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等可能的污染源,则场地环境调查活动可以结束。若第一阶段的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则需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种类、程度和范围。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结果表明,场地的环境状况能够接受,则场地环境调查活动可以结束。若第二阶段调查确认污染事实,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第三

#土壤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