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标准的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2020-10-15知识10

儿童心理学作业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有几种方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2113业1、学前5261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4102一个细分学科,研1653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3、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5、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6、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7、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8、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9、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10、自我中心语言。

标准的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一、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二、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三、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当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五、而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观察[师出整理]。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标准的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何鉴别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状态 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大多属于发育过程中特有的障碍,它们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出现尚属正常,只有当表现得过分突出或者在不适宜出现的阶段出现时,才被认为是异常的,与心理疾病一般也没有特殊的关系。一般来说,判断儿童正常心理和行为的标准如下:(1)心理表现与年龄相称;(2)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3)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4)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与罚的意义,并能遵守有关的法则;(5)能正确处理与小伙伴的关系;(6)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与环境要求相一致。由于儿童正处于发展之中,年纪较小,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心理与行为的易变性、波动性比较突出,所以,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使成人为难、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见足就是雨,动辄便说儿童有心理问题。那么,即如何鉴别儿童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称。某个年龄常见的,而且是正常的行为,到另一个年龄阶段依旧存在,就可能是异常的了。例如,3岁儿童夜间尿床是正常现象,但是8岁或10岁还尿床就不正常了。再如,大部分学前儿童都怕。

标准的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其幼儿的心理,行为表现分别是什么? 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 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一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总括为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

#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学#心理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