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2020-10-15新闻11

Sungari 25th Anniversary 2020 Spring Auction

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10月17日 下午19:30

北京千禧大酒店 B厅

Grand Millennium Beijing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入关前,以渔猎为生的满族人生活于白山黑水间,文化程度较低,故被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朝鲜人称为“野人”。然而,凭藉强大武力,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很快就取代明朝,定鼎中原。到了乾隆时期,国力强盛,文治武功达到极盛。

一个以武力著称的统治民族,如何迅速完成从武到文的转化?简单来说,就是接受并融入儒家文化。清代皇帝对书法的孜孜研习,正是他们接受和浸润儒家文化的具体体现。从康熙帝开始,对皇子宗室的书法学习开始有了制度化的安排。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从童蒙开始,就有擅书汉族大臣作为专门书法老师对他们加以指导,每天有固定日课。故此,清代帝王多能书擅书,其中又以康熙、乾隆最为突出。

清圣祖玄烨(1654-1722),在位六十一年,“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墨迹、石刻,无不用心临摹。”玄烨的学书之路,就现存少数早年楷书作品来看,是从临习欧阳询、柳公权入手,还学过苏轼书法。常年的临帖,为他的奠定了扎实的书学功底。故宫藏玄烨十八岁时写的楷书《临苏轼满庭芳卷》,写得工整、规矩,很有苏书的模样。

十七岁后,翰林院侍读学士沈荃成为玄烨的书法老师。沈荃是顺治朝进士,其书法以清代初年影响最大的董其昌书风为宗。通过沈荃的引导,玄烨很快喜欢上了妍秀疏朗的董体字。他在行书《滕王阁序卷》后评价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不经意处,风神独绝。朕甚心赏。”今天保存下来的康熙帝玄烨宸翰,临董的行书最多。董其昌书法风格的形成,也经历过从遍临古帖到自出机杼的过程,所以董字似拙实巧,其平淡潇洒的风骨,不经过长年的体会临摹,是很难达到的。玄烨对董字的临习体会,就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存世作品来看,大约四十岁以后,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刻苦临摹,玄烨对董字间架结构的掌控和内秀的风神领会趋于成熟。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07

康熙帝(1654-1722)御笔临董其昌行书汪藻《小重山》词

水墨绢本 立轴

112×32cm

Lot.907康熙帝玄烨《行书临董其昌汪藻小重山词轴》,绢本墨笔,本幅纵112厘米,横32厘米,钤有“康熙宸翰”白文方印,“保令太和”朱文方印。汪藻字彦章,南宋词人,其《小重山》云:“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别语寄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细观全轴,于董字的疏朗妍秀领会已深,用笔流畅,当系玄烨中年的临董之作。

在汲取董其昌书法结构的基础上,玄烨的行书又不乏米芾的雄健,苏轼的温润,但从整体来看,清劲刚健、气势浑厚是他的典型面貌。以骨力取胜。从时代看当教《临董其昌汪藻小重山词》年代稍晚,对董字的涵养体会更深。清初书坛的习董之风,在康熙帝的极力推崇下,从部分文人的喜好变为整个社会的流行风尚。康熙帝玄烨既是这一潮流的提倡者推动者,又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玄烨对董其昌书法的体会逐步加深,渐渐驾轻就熟。他并非职业书家,但以超常的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临古帖学董字,最终形成了自己大气雄浑、刚健清劲的个人风格。玄烨经常将他写好的书法作品,每逢庆典,常颁赐给大臣作为礼物。《养吉斋丛录》记录,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初八日,玄烨在乾清宫一次性拿出1427件书法,命大臣展阅分类,预备赏赐。今天民间流通的康熙宸翰,多数都是通过这个渠道从宫中流出。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08

和硕理密亲王(1674-1725)行书六言联

水墨纸本洒金 立轴

124.5×23.5cm

说明:邓苍梧旧藏。

邓苍梧(近代),著名20 世纪澳门书画古玩收藏家,斋名传研楼,传砚楼。邓苍梧原主要在澳门新马路经营“永大丝绸行”,由于喜爱与欣赏中国古董字画,后来在丝绸行旁边创立了一家“永大古董书画金石文玩”,成为了岭南著名的藏家。

正是从康熙帝开始,习字成为皇子教育中一项固定而重要的内容。皇帝每天写一千个字,风雨无阻,作为臣子的皇子们上有严父之督责下有师傅之教导,自然不敢懈怠。

爱新觉罗·胤礽(1674—1725),乳名保成,清圣祖康熙帝第七子(嫡次子),清世宗雍正帝异母兄,母为清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帝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胤礽是康熙帝亲自培养约三十六年之久,同时也是清朝册立历时最久的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但在此之后却几经废立,最终也与帝位置无缘,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谥曰密。

Lot.908胤礽《行书六言联》上钤印“养德东序”、“谦尊而光”,无疑是点明作为皇太子应该在东宫养德尊谦,而“承华”一印更是点出这件作品作者皇太子身份。《文选·陆机》有句:“阊阖既辟,承华再建。”李善注引《洛阳记》:“太子宫在太宫东薄室门外,中有承华门。”顺治帝福临为六岁登基,康熙帝玄烨八岁登基,除却胤礽之外,清朝再也没有公开册立过皇太子。综上所述,也就证实了本件作品的作者是胤礽。《康熙起居注》记载:“皇太子(胤礽)书法,八体俱备,如铁画银钩,美难言尽。”汤斌《汤子遗书》记载:“皇太子(胤礽)自六岁学书,至今八载,未尝一日间断。字画、端楷在欧、虞之间。”张英《笃素堂集钞》记载:“青宫(胤礽)睿学孰敏,即法书一端亦超越前古而冠弁百王。”此幅六言联为胤礽行书典型面貌,书法风格遒劲苍秀、清劲绝伦,可称为其行书精品之作。

在康熙帝子孙擅书者中,乾隆帝弘历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乾隆帝弘历在位长达六十年(1736-1795),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仅次于其祖父玄烨。他十三岁时,父亲雍正皇帝就为他安排了徐元梦等四位书法老师,并在懋勤殿举行了拜师礼。故宫博物院今天还藏有大量弘历十二岁至二十五岁登基前的书法习作,从这些作品看,弘历早期的书法学习还是以临帖写楷书为主。先后重点临摹过颜真卿大楷《多宝塔碑》、王羲之小楷《乐毅论》,以及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楷书。从二十五岁继位开始,弘历虽然政务繁忙,但仍不废习字。

中年以后,乾隆帝书法以行书为主,行书用笔又深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摹)的影响。同时,他对赵孟頫的书法极为推崇,弘历主持编纂的《三希堂法帖》中,收赵书最多。所以乾隆帝弘历的书法风格,一是奠基于青少年时期对楷书的常年练习,如王羲之小楷书《乐毅论》,就是他反复临写的范本。二是深受《快雪时晴帖》和赵孟頫书法的影响,以晋人不偏不激的中和书风为宗。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10

乾隆帝(1711-1799)御笔行书《云罩寺》一首

水墨米黄洒金粉蜡笺 立轴

64×31cm

著录:《御制诗集》三集卷之四十二,《云罩寺》,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武英殿刻本。

Lot.910《行书云罩寺诗轴》,是乾隆帝中年佳作之一。这件作品书写于洒金笺上,本幅纵64厘米,横31厘米,钤有“乾隆宸翰”朱文方印,“惟精惟一”白文方印。云罩寺位于京东盘山行宫顶峰,乾隆帝多次驻跸于此,前后吟咏诗歌多篇,此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所作,见《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二。诗云:“法藏步予马,云罩犹天半。有进而无退,到亦可一旦。调御夙所识,依然满月面。屏营只瞻礼,奚用名言赞。横楼启窗户,匡床坐霄汉。诸峰拜下风,万象供静观。”通篇用笔是典型的乾隆中晚年面貌,行书潇洒自如,笔力工致,吸收了赵字的流利秀美,布白行款也落落大方。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11

乾隆帝(1711-1799)御笔行书七言联

水墨赭色库绢 立轴

181×34cm×2

出版:《藏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

著录:《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七“国朝宫室”,四库全书,清写本。

说明:清四库全书本《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七“国朝宫室”中记:“古柯庭后有室西向,额曰:奥旷。(臣等谨按)奥旷室联曰:山参常静云参动,跃有潜鱼飞有鸢。”本作为乾隆帝为北海公园古柯庭后西向小室-“奥旷室”抱柱所题楹联原件,原有宫制缂丝仿件曾于2004 年在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中拍出,此作为抱柱楹联原件。

Lot.911《行书七言联》,系乾隆帝为西苑奥旷室(今北海公园)所题的对联。墨笔绢本,本幅纵181厘米,横34厘米,钤有“所宝惟贤”白文方印、“乾隆御笔”朱文方印、“奉三无私”朱文椭圆印。联云:“山参常静云参动,跃有潜鱼飞有鸢。”乾隆帝曾于己卯(1759)御制《奥旷室诗》,见《日下旧闻考》卷二七,联句书写年代大致与此相同。此联笔墨雄浑,气势憾人,所书十四字联语,无一字败笔,可见书写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舒畅。乾隆能书大字行书,许多传世书画名作都有他亲题的引首。平心而论,他的大字在气势风韵上,往往要胜过小字。所以,即使乾隆宸翰流传较多,但像《行书七言联》这样笔墨饱满的御制精品,并不多见。值得一提的是,此联的缂丝仿制件,曾于2004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中拍出。这次是原件出现,弥足珍贵。

乾隆帝有深厚的文人情趣,他不但能书,还能画。著名的三希之一《伯远帖》(故宫博物院藏)后,就有他随手所画的古树,颇具天真之趣。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帝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是和词臣合作完成,但他具备画家的基本技法,确是无可置疑的。民间流通的乾隆宸翰不在少数,但御笔绘画却如凤毛麟角。而像Lot.912羊脑笺《御赐钱陈群仿梁楷泼墨法扶鹿图》这样的乾隆御笔书画合璧,更是罕见。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12

乾隆帝(1711-1799)御赐钱陈群仿梁楷泼墨法扶鹿图

羊脑笺泥金 立轴

93.5×41cm

著录:

1.《文端公年谱》卷之下,『上市六年辛卯八十六岁』条目,光绪甲午(1984 年)刻本。

2.《西清笔记》卷一,清沈初撰,《功顺堂丛书平定罗刹方略、西清笔记》,清刻本。

3.《香树斋文集续抄》卷五,同治九年(1870 年)刻本。

这件作品系泥金画并书,本幅纵93.5厘米,横41厘米,中画南极老人扶麋鹿正面而立,右上端有乾隆御笔行书自题,文曰:“钱陈群和《命九老游香山》作,有“鹿驯岩畔当童扶”之句,飘乎欲仙,足以验其精力康强,为之心喜。既赐参以助颐养,并仿梁楷泼墨法为此图赐之,十年后陈群复来赓韵,更增一段佳话耳。辛卯仲冬御笔。”钤“乾”、“隆”朱文乾坤印。本幅中间还钤有“游六艺圃”朱文长方印、“落纸云烟”白文方印、“含豪邈然”朱文椭圆印、“摛藻为春”白文方印、“涉笔偶值几闲”白文方印。本幅下端有钱陈群恭题:“捧来泼墨传仙藻,愿乞松烟上鬓须。曾入云表窥秘景,再游文囿得嘉娱。案头突见瑶光丽,檐际尤余雪片鹿。学步敢夸黄娟好,拜恩况重紫团□。香山眷许成三会。逢壁荣珍第四图臣林栖后,曾赐如意、石芝、桥梓三图,今拜此,合为四图矣。慎保余年承雨露,昇平此乐不能无。蒙恩赐御笔《仿梁楷泼墨图》,仍用游香山元韵赋谢,恭识感私。臣钱陈群敬题。时年八十有六。钤印:“宫傅尚书”白文方印、“臣钱陈群”朱文方印。其中“摛藻为春”一印泥金已经脱落,钱陈群跋文似用浅色笔书写。

钱陈群(1686-1774),浙江嘉兴人,乾隆朝官至内阁学士、刑部侍郎,谥文端,善书法。乾隆十七年(1752)钱陈群六十七岁,以体衰多病,蒙恩允许告老还乡。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钱陈群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儿子的陪同下入京祝贺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乾隆帝在紫禁城接见了他,并亲笔作《扶鹿图》颁赐予他。乾隆在题语中回忆起,十年前钱陈群七十六岁的时候,就命他和其他八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仿唐代故事,作九老游香山之会。十年后,陈群依旧精神矍铄,又命他领衔二十七位耆旧大臣重游香山。

钱仪吉《钱文端公年谱》记载:“御制再用白居易韵诗。……先一日,公恭进和游香山诗,有‘鹿驯岩畔当童扶’之句,上爱其超逸,特仿梁楷泼墨即诗为图以赐。并题一诗,复命公依原韵题诗帧首。”可见,乾隆帝是因为钱陈群的和诗,临时起意,给他做了一副《扶鹿图》。《御赐钱陈群仿梁楷泼墨法扶鹿图》的书写背景,和文献史籍记载,一一吻合,更加证明这件作品的可靠性。

辛卯年乾隆帝六十一岁,已入老年,故泥金行书少了刚进飞舞之势,而蕴含蓄中和之体,是典型的乾隆晚年书法。扶鹿图深得梁楷减笔泼墨的深邃,用笔寥寥,而人物神采奕奕。加之羊脑笺御笔书画之罕见,故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

乾隆帝诸子,依然延续了严格的书法训练,还是以临帖为主。嘉庆帝颙琰(1760-1820),尽管无法与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这样的书法家相比,但据现存书法作品来看,他临仿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等人墨迹的功夫也不浅。嘉庆帝守成之主,始终兢兢业业,为人沉稳谨慎。他的楷书用笔严谨,结体端正,与他沉稳保守的个性非常符合。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13

嘉庆帝(1760-1820)御笔楷书《秋获》一首

水墨绢本 立轴

149×75cm

Lot.913御笔楷书《秋获诗轴》,绢本墨笔,本幅纵149厘米,横75厘米,钤有“嘉庆御笔之宝”白文方印、“执两用中”朱文方印。作于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颙琰时年五十四岁。诗云:“仪成狝典返山庄,三宿行宫每岁常。农事初闲禾刈亩,田功告稔稼堆场。授时深幸和旸雨,省敛欣看有盖藏。中外迩遐皆赤子,奚能处处乐丰穰。”这是嘉庆帝秋天在承德避暑山庄,表达了秋收民乐的朴素愿景。其诗平和,其笔严谨端正。他的书法,一般很少有变化,多是工整的馆阁体楷书,虽缺乏其父乾隆帝的才情,但临帖的功夫不浅,仍有帝王的气韵。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 | 清康乾嘉道四朝宸翰赏鉴

Lot.914

道光帝(1782-1850)御笔行书七言联

水墨赭色手绘描银花卉库绢 立轴

152×33cm×2

嘉庆帝以后,皇子宗室们虽然还保留着学习书法的制度,但国力日趋衰弱,皇室的艺术天赋也逐渐下降。道光帝旻宁(1782-1850)的书法,反倒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虽然不能达到书法家的高度,但旻宁的字仍算规矩大气。Lot.913御笔行书《七言联》,就是他的一幅代表作。这副对轴绢本墨笔,本幅纵152厘米,横33厘米,钤有“道光御笔”朱文方印,“洛纸云烟”白文方印。联云:松茂竹苞贻燕翼,豹文麟趾接龙光。书写时间不详,从行书用笔较为饱满刚劲来看,当是中年四五十岁时所题。

嗣后像咸丰帝或慈禧太后,其书法多命人代笔,就更加乏善可陈。宫廷书法艺术,就像大清的国运一般,逐步日落西山。

#书法字画#乾隆#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