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冰川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020-10-15知识4

冻土是冰川吗?冻土融化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冰川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极地冰川加速消融有什么影响 1.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

冰川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探求全球变暖的起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表明,虽然地球演化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变暖-变冷的气候波动,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长可能是主要因素。冰川消退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影响了。气温的轻微上升都会使高山冰川的雪线上移,海洋冰川范围缩小。长期观察表明,这一现象是存在的。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由于近百年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量约为2~6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5厘米。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南极及其他地区冰盖全部融化,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海平面上升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

冰川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冻土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散热工作原理: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2015·新课标)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

冰川融化会带来那些后果? 1、气候变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专家们采用航测、卫星观测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加快的事实又一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的最大威胁。新西兰科学家对其境内48座冰川进行拍照和分析后形象地把冰川比喻为\"银行\",由于这些年来那里高气压盛行,西风减少,导致天气干燥,降雪明显减少,以致于\"银行\"入不敷出,因为冰川靠自然降雪来补充,以保持动态平衡,体现着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如果不利天气继续下去,那里的冰川还将继续萎缩。2、人为因素中国学者对祁连山冰川研究后提出,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50年间,甘肃人口翻了一番多,而耕地仅增加了4%,人地矛盾导致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西北地区先后搞了三次大规模毁林开荒,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甘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6%,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气候恶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冰川的萎缩。3、融化加速,威胁。

以“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题,写一篇环保征文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br/>;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

#环保#冰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