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几百年前的禁书 焚书

2020-10-15知识3

在辩论会上,如何反驳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过? 焚书之事,根据后人的考证,远没有现在人们所说的严重,汉代王充称“秦虽无道,不焚诸子”,王充是最坚决反对秦始皇的人,他的话可信度是比较高的.此外据近期考古的发现,现在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大多成书于秦始皇时期(比如《尚书》等典籍是要避始皇讳的),再者所禁之书只是禁止百姓私自藏书,对学者所藏图书并不禁止(据载,当时秦廷专职的议郎多达万人,他们都是可以收藏图书的,按当时的教育水平,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主要的知识分子),并且从当时的法律规定来看,主要是禁止以古非今,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禁书.正因为如此,汉初虽然有很多大儒入朝为官,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提起过焚书之事,可见当时人们对焚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只是后来为了迎合汉武帝,人们才把焚书之事旧事重提的.

与下列文字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 B接句应准确表述对“原因”的探究)

秦始皇什么时候焚书坑儒? 1949年10月1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答案:解析:1.D(A项,“秦始皇开中国古代禁书之先河”与“消灭儒家学派”的说法均与原文抵牾,“禁书收效甚微”的结论也欠妥。B项,说太子扶苏提倡“诸生皆诵法孔子”是对原文的误解。C项,正是作者不能.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从上文“唯独”“至今依然生气如故”等表述的肯定语气来看,宜保持语气的一致性,也用肯定语气的表述,A、C两项中“似乎”“恐怕”不妥当.“如故”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已成为精神食粮”而不是“在民间流传”,而且分析“已成为精神食粮”与“在民间流传”的关系,应该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故选:B

#文化#读书#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