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特斯拉不需要公关部这个角色,并非公关无用。
特斯拉是一家创业公司,在2003年正式成立,期间一直伴随无休止的质疑,企业长达十几年无法盈利,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资金援助,股票更是起起落落,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特斯拉,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看不懂特斯拉。
但,特斯拉却是一家尤为需要公关的公司。正是因为这家公司长达十几年的不盈利、烧钱,质疑,才需要不断向外界释放消息,比如第一台Roadster,第一代Model S,超级充电站、超级工厂、自动驾驶等等,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投资人,只有把故事讲清楚了,投资人才愿意投资。
只是,这个任务一般的公关公司完成不来,毕竟这是创业公司,史诗级的idea,公关如果能理解透彻,就没有特斯拉了。
所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创始人,所以目前最大的公关部长就是EM,营销方式较为前期,教徒式营销,我们可以把特斯拉称之为特斯拉教。
不少企业使用过此类招数,比如最为知名的乔布斯。
这类企业不愿意公关的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掌舵者具备极强的个人魅力,话题性很强;
第二,产品在市场上具备极强的竞争力,甚至于是完全领先于同级一代两代的水平。
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尝试在经营方面侧重小米模式,即中高级管理人员人人都是KOL。
这部分主要阐述特斯拉取消公关部门的原因,但读者需要分清楚——取消公关部门不等于不需要公关。那么公关到底做什么?
时间不需要拉太远,就拉到2008年前后。大家回忆一下汽车媒体舆论是不是已经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2008年,媒体舆论认为德系车比较高级,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箱是黄金搭档。日系车皮薄,不安全,雅阁、凯美瑞是纸糊的。美国车重,安全,但是油老虎。
2012年前后,日系车不是不做涡轮增压,是不愿意做。日系车溃缩理论,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美系车变速箱是最垃圾的。
2015年前后,走到哪都有德国人留下的用油纸包裹的零件,双离合是个垃圾。日系车的可靠性很高,尤其是雷克萨斯。
2020年,混动无敌。
这是不是就是公关?一个产品有好有坏,有得有失,公关就是将利于自己的消息传递出去,将不利于自己的消息打压下去,最终使受众得到片面的信息。
如果公关成为一个业务,仅仅从经营盈利的角度入手,公关只是一种盈利方式,因此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公关公司。
当公关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客户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多样,流动性越来越高,会产生趋同的结果。由于对服务品牌理解不够深,也没有发自肺腑认同感,要服务众多品牌,公关公司已经没有时间、人员和精力为服务的品牌量身定制的营销方案了。
或许企业公关部完全了解企业发展的历程、现在和将来,品牌如何塑造,产品如何推销,但公关公司和企业公关部在对品牌的认识上出现了代沟,公关部的idea很难推动。公关公司就只能沦为「执行方」,变身为「Baby-sitter」
这种现象对许多初创公司是不利的,初创公司尤其在资金上节省,但雇佣大型公关公司,不光得不到好的营销方案,也无法将自身立意传递出去,更重要的大型公关公司并不会为你省钱。
小型公关公司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客户,愿意从客户的角度想事情,做方案。或许公关公司也即将迎来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之中大型公关公司依然如我,但小型公关公司或许会如自媒体一般犹如雨后春笋。
许多人认为国内媒体和公关之间沆瀣一气,媒体写黑稿,公关给钱息事宁人。写黑稿的媒体被鄙视,但其实黑稿这种事国内国外都有发生,从不稀奇,区别在于国外市场已经趋于规范,国内市场刚刚起步,稍微混乱。
如果一家美国企业遇到媒体故意抹黑,缺乏事实依据的指责,第一件事儿就是诉诸公堂。这种情况反而是普通消费者不太愿意见到的。
小说《漫长的诉讼》中有提到此类状况。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真实案例,两家公司的化工厂随意堆放化学废料,污染了波士顿附近一个村镇的水源,饮用该水源的居民(尤其是幼儿)纷纷得白血病死去。真相在多年后才被发现,一个年轻的律师代表这些受害家庭提起诉讼,历经八年,终于胜诉。书中材料来自作者八年的跟踪、记录和采访,以及50,000多页的书面证词和庭审记录。
因为消费者对抗企业时,实力非对称,企业很容易在诉讼中取得胜利,并且利用公关抹黑消费者,将其塑造为一个先天残疾,故意诈骗的形象。
另外一个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美国媒体《Consumer Reports》。1986 年,CR 董事会决定在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州)的 East Haddam(东哈德姆)买一条跑道,并将其改造成当时最先进的汽车测试场。
1988 年,在这个汽车测试场地,CR 测试发现 Suzuki(铃木)的Samurai(武士) 容易翻车,将它评为「不可接受」。
报告一出,该车销量急速下降,几年后退出美国市场,并于 1995 年停售。铃木公司很不高兴,在 1996 年将 CR 告上法庭,这场官司一打就是 8 年,最终以「庭外和解」结束。
看到没有,但凡这种官司一打就是8年,没有足够的实力绝对不可能扛下来,所以媒体现在就是在夹缝里生存,但如果没有媒体,无论是好的还是垃圾的,那才真是万古如长夜,毕竟有了媒体,你只要学会辨别即可,没有媒体,那才是睁眼瞎。
到2010年,CR在与企业的官司中一场没输过,背后的原因是它有消费者付费订阅,有规范的测试流程,有广大的影响力以及充足的资金。
CR这种媒体的出现削弱了汽车公关对美国汽车媒体的影响。
如果中国企业学习美国公关动辄诉诸法律的做法,许多媒体可能会在各种压力下被迫解散、破产,可能就没有媒体为消费者站台发声了。权钱交易,一手遮天,普通消费者离真相越来越远。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作为全美第二大的公关公司,伟达公关曾在1990年接受了美国政府的一项业务。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计划向科威特提供援助并参与战争。
美国人迟迟未能在越战的泥潭中走出来,再次出兵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于是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一场公关行动「欺骗」民众,获得支持。
1990年10月10日,美国国会人员委员会来了一位15岁的科威特少女,她声泪俱下的倾诉伊拉克萨达姆对科威特犯下的暴行。她说自己来自一名普通的家庭,父母双亡是一名孤儿,曾在一家医院做过志愿者,她声称亲眼见过伊拉克士兵将婴儿从保育箱里拿出来,扔在地上,任凭他们活活冻死。
听到婴儿惨死,在座的民众无法忍受了,不断催促美国政府出兵科威特。在此之后不久,美国正式接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开始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
当时,人们都无暇深究女孩儿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她叫娜伊娅。而事实上,这个看似可怜的小女孩是被由伟达公司代理的「自由科威特公民团」挑中的,接受了专门训练之后,做了上述动人的表演。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父亲正是科威特驻美大使,当时就坐在旁听席中听他女儿作证。而且,女孩的家族还属于富可敌国、尊贵无比的科威特王室。
这件事情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后很久才查到真相,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人们的记忆是短暂的,只能说善良的人民在公关的操作下被利用了。
后来美国同样运用公关,宣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最终也没有发现。
在2008年发生的丰田刹车门事件,正是在美国三大汽车接连破产之际发动的一场对日系汽车的清剿,以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在丰田刹车门发生后的几年,政府才宣布当年的丰田刹车门并无事实依据。
事实上,丰田、本田在2000年左右为加强自身竞争力在美国发动过舆论战。为了打压美国汽车的发展,丰田、本田借由当时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成为全球热议话题,大力鼓吹消费者购买经济实惠排放低的车型,为此日本在美国投放了大量的小排量车型。不过,正因为小排量车型越来越多,美国人反而越发追求大排量车型,美国汽车企业在那个时期触底回升了。
商业头脑更精明的日本人,利用前后两个阶段美国汽车的售价数据煽动美国人。由于大排量车型售价高而且销量好,导致美国汽车平均售价不断走高,日本人因此攻击美国汽车只会涨价欺骗消费者。最终美国汽车失去了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走向了破产。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汽车舆论所经历过的那些,有哪些不是公关在操作?公关依然在生活和商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图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