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把菊东篱 且复聊尔耳

2020-10-15知识6

你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前半句好还是后半句好? 很喜欢这句话,前后两句的结合刻画出诗人的洒脱

谢邀。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义?“东篱”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描写隐居生活的作品奠定了陶渊明作为隐士之宗,田园诗创始人的位置。而其中最有画面,也是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第三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一词,从此带上了诗人自有的感情色彩。我们说诗词的意境,其实就是说诗人通过各种意象表达出感情的境界。而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被诗人使用之后,对事物的描写就赋予了一种脑海中特定感情的反馈。“东篱”就不再只是东面的篱笆,它指代了五柳先生整个隐居自得的生活和“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就好像我们看到“西风瘦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们看到“老树昏鸦”,自然联想到天涯孤独,我们看到“刀剑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纵马北疆。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诗词的“有我之境”,世间万物随着诗人的目光所及,染上了诗人心内感情的特色,成为一种特殊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意象,而不再是简单、生硬的客观描写。经过千万人以及不同时代的诗人对这种大家都认同的词语。

你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前半句好还是后半句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中,“南山”是否指终南山? 是庐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

《莺啼序(感怀)》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辰翁匆匆何须惊觉,唤草庐人起。算成败利钝,非臣逆睹,至死后已。又何似、采桑八百,看蚕夜织小窗里。漫二升自苦,教人吊卧龙。

谁能从中找出错字就给谁分==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唐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北宋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饮酒==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岳阳楼记=日星隐耀(曜)岳阳楼记:百废具兴 具字没错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是什么意思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没有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风雨,最后站在胜利的地方,回顾自己所走过的坎坷的道路,看到原来自己走过的路是多么艰辛与坎坷的意思。它的意思是回望。

自挂东南枝的歌词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有些词已经从它的本来的意思,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含义了。这个与中国诗歌的造境艺术有关。一种景物或事物,在一篇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被使用,随着这篇文学作品的流传,这个意象逐渐发生了改变,而带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思。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柳树已经不是柳树了,而是代表了送别和伤感的意思。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梧桐,则带有凄凉悲伤的意思。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红豆也不是红豆了,而是相思的象征或者是爱情的象征。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莲花也不仅仅是莲花了,而取谐音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所以,在古典文学中的东篱,已经不仅仅是院子东边的篱笆了,而是带有一种隐士的心态,隐士的生活和理想的象征了。比如号称是马神仙的元曲大家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这就体现了马致远的人生理想,要像陶渊明学习,做一个隐士的意思。所以,东篱这个词,来自于隐士界的大神,陶渊明。陶渊明从一个小官做起,最后做的很憋屈,觉得自己一个大。

#陶渊明#自挂东南枝#东篱#王维#诗歌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