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克孜尔石窟群壁画中的佛像是怎样刻画的? 克孜尔石窟飞天造型特点

2020-07-21知识14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有什么特色? 从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至公元589年隋朝杨坚统一南北,这段时期史称 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 大交汇的时代。随着。克孜尔石窟群壁画中的佛像是怎样刻画的? 一壁之中的佛像,多分成3组或5组,各成单元。每单元内容大体相同:佛居中,左右听法诸菩萨、比丘、婆罗门、伎乐。由于《说法图》的佛座两侧,常有女子交脚而坐,双掌相合作听法状,姿态十分优美,故名为闻法菩萨。《说法图》中的舞蹈菩萨,仅着臂环或脚镯一类的饰品,此外便是用以助舞的绸带了。其娇美的舞姿栩栩如生。佛经中把天国描述成为一方净土,这是一个幻想的奇丽世界,这个世界鸟语花香,歌舞升平,充满了博爱、幸福。所以在龟兹石窟中,不论是说法图、因缘故事,还是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其他内容的画面中,常有乐舞菩萨、飞天、天宫伎乐或是单一或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如克孜尔第八窟中的《舞师女作比丘尼》,画面表现舞师女在佛面前歌舞,仅有披帛饰身,显示出婀娜的身姿。她左手托起,右手弯肘呈下推状,双脚交叉,出胯扭腰,非常诱人。这幅画与被誉为“舞神”的第101窟裸女相对照,画中裸女的形态舞姿几乎无异,其中,不同的是前者头部微侧,目视右方,如同动作协调、舞姿优美的双人舞。在第175窟《五趣轮回图》中,画的是一舞女舞姿优美,动作强烈,较高跨度的跳跃,从画面上看其跳跃向右方,但头部却回转,顾盼左面交足而坐、怀抱箜篌、双手作节拍状与。从“伎乐飞天”中能看出龟兹古国的什么艺术特点? (一)崇高与优雅在敦煌艺术中,最能体现优雅美学风格的是伎乐飞天、反弹琵琶、菩萨。如果说“伎乐飞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成为华夏艺术的乐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体现,那么“反弹琵琶”乐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则提供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美神,她们共处一窟,传达出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从而表现了“天籁”与“人籁”的互通效应。在“反弹琵琶”因其优雅动人的音乐舞蹈艺术所唤起的视觉美感外,还与画面的主体—人体美紧密相关。如果说,“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的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到了中唐则以“反弹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现了女性之美的艳影: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几躯裸体飞天而露出了赤足和丰乳肥臀,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总之,有性而无性的发展演变无疑本真的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二)对称与和谐敦煌壁画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等,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信仰与审美、。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三个阶段: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是什么?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艺术是中亚佛教艺术的顶峰,壁画壮美多彩,技法出神入化,内涵博大精深,色彩绚丽斑镧,壁画中洋溢着艺术春?克孜尔石窟艺术主要成就是什么? 克孜尔石窟艺术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内容包括佛、菩萨、比丘、飞天、供养人像、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被誉为“戈壁明珠”。在克孜尔石窟群,佛传故事画面最多的是妙转法轮、降魔成道、精进苦修等3个场面。与敦煌不同的是,克孜尔石窟群画面所表现的只是本生故事中的一个关键性情节,因此一幅画就代表着一个故事。这样,在一处壁面上,有时可以出现十几个以至几十个本生故事。克孜尔石窟群壁画艺术中,这种杰出的处理方法独树一帜,在其他石窟难以见到。为什么说克孜尔石窟中人体艺术是“丝绸之路”文明的一个象征? 龟兹艺术家们吸取了古希腊和犍陀罗艺术的精髓,抓住了人类感受最亲切、最微妙、最能触发激情的视觉对象就是人体这一中心,表达了他们对佛陀、菩萨、飞天的崇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钟爱之情。人体艺术的光辉照亮了克孜尔石窟,使它成了“丝绸之路”文明的一个象征。龟兹的画师们以单纯优美的线条,勾勒出了美妙的人体,奏出了人类童年时代纯洁无瑕的乐章。世间最美的莫过于人体之美,在克孜尔石窟群壁画中,众多的人体特别是女性人体形象十分引人注目。人体壁画不但反映了当时龟兹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内容,而且与佛教教义、佛教艺术结合得十分自然。龟兹人以大胆创新的精神和非凡的勇气,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克孜尔石窟的历史特点 截止2001年5月,克孜尔石窟已编号的有236个,按自然区域分为谷东区、谷西区、谷内区、后山区,绵延约3公里,根据相关艺术测定则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据介绍,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两侧壁和券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后,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构图。在其中一个石窟,记者看到,每个菱形格里绘一个“本生故事”。莫高窟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本生故事”的情节,克孜尔石窟则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驻足良久,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石窟处处满目疮痍,却实在令人心痛,令人惨不忍睹:放置释迦佛的拱型佛龛里空空如也;壁画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均被剥走-因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凿的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

#龟兹#克孜尔石窟#艺术#美术#壁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