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易门浦贝:打造“e农”数字融创广场助力乡村振兴

2020-10-15新闻10

来源:玉溪网

核心阅读:融合了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现代商业、数字经济的“e农”数字融创广场作为菌交会的主会场,已成为易门县一日游精品景点,这标志着一条以创新发展平台为支撑、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正引领浦贝乡迈向小康。

6月19日,“e农”数字融创广场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乡村振兴 易门在路上”农特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易门县政府领导携手网络达人,向广大网友推荐易门特色产品。在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中,22万人观看网络直播,收到3.7万人点赞。

在第十六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期间,“e农”数字融创广场作为主会场,每天上万人进场观光购物,成为易门县一日游精品景点,平均每天接待旅游团队近千人。

投资近2000万元、占地18.3亩的易门县“e农”数字融创广场由展示交易、文化广场、文化体验、主题公园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美食街5个功能区组成。浦贝乡将以“e农”数字融创广场为核心,以集镇改造提升为重点,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改造提升乡村民居,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引进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发掘传统陶瓷特色文化,打造陶瓷特色小镇。

打造平台引领发展

走进易门“e农”数字融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墙上“青花白鹤”“天地人合”的图腾;信步而上,聚集陶瓷、豆豉、木雕等非遗传承人、技能人才的体验中心,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印记;产品丰富的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助推三次产业融合,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能源……

紧扣“乡村振兴”主旋律,立足产业融合,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浦贝乡以建设“e农”数字融创广场为抓手,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能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内生需求,“e农”数字融创广场集人才、生态、文化、产业资源为一体,成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广泛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e农”数字融创广场配套设施建设。

易门浦贝:打造“e农”数字融创广场助力乡村振兴

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成为拓展线上线下交易的主阵地

以建设“e农”数字融创广场为突破,浦贝乡全面提升、打响“绿色食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增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实力。

充分发挥中央项目投资撬动作用,带动社会投资超过3000万元,建设50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1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0亩食用玫瑰花种植基地、2000亩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4000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和山里香农特产品加工基地、软籽石榴加工储运冷库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助推农特产品“叫得响”“走出去”,实现市场运营有收益、群众增收有保障,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融合平台助力

走进陶瓷文化体验中心工作室,做工精美、造型古朴的陶瓷制品整齐陈列。在制陶体验区,陶艺大师杨建云正专注地拉坯制陶。

作为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建云于2015年创办了易门县云青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陶瓷品牌“云青陶”。自今年6月入驻“e农”数字融创广场,“云青陶”不仅拓宽了新的销售渠道,还提升了非遗文化传承能力,推动了传统特色陶瓷产业发展。

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e农”体验中心,是乡土人才的“双创”平台,聚集了杨建云、尹长保、魏建堂、周富春等9位非遗传承人。通过发挥人才聚集效应,集中展示陶艺、木雕以及豆豉制作等传统技艺,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

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设立了农特产品展示区和电子商务中心、网络直播间、科技展示馆、商务洽谈室。引进县内30余户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布展,成为全面展示产品、拓展线上线下交易的主阵地。

占地13亩的民族团结广场,集文化墙、水景观于一体,成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民俗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平台。

依山而建,充满乡村田园生活韵味的浦贝人家公园,呈现浦贝过去的陶瓷和农耕文化,展示浦贝现在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就,描绘浦贝将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蓝图,展现浦贝人民热爱家园、热爱生活、勤劳质朴的情怀和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正在规划建设的美食街区,将弘扬以浦贝羊肉餐饮为主的传统美食文化,通过成立餐饮行业协会,进行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安全宣传,提高服务质量,规范餐饮行业,带动城镇建设和商贸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支撑

初秋时节,易门县马头山东部山腰,整个坡地软籽石榴挂满枝头,个大皮薄、色泽红润的石榴点缀山岭,这是元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开发建设,建成的2100亩软籽石榴种植基地。

除了元瑞农业外,入驻浦贝乡的还有云南阿姑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成的1400亩石榴基地、易门三亩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成的400亩石榴基地、元源庄园建成的中药材组培苗生产基地等。

这是浦贝乡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干热河谷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浦贝乡立足“一村一品”“一山一品”发展思路,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浦贝乡下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均立足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水塘村委会在巩固提升烤烟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核桃1.6万亩、樱桃2000亩;草箐村委会发展小春蔬菜6500亩、中药材1000亩;罗台旧村委会发展食用玫瑰2500亩,建成千亩食用玫瑰种植示范样板基地;阿姑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软籽石榴,创建易门特色水果绿色品牌;朋多村委会通过恢复哈尼梯田发展稻田养鱼,同时发展软籽石榴2500亩;苗茂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烤烟和蔬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浦贝社区建成万亩板栗园,发展壮大陶瓷特色产业,培育商贸、旅游业。

有规划、有政策、有措施,浦贝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如同进入成熟期的石榴一样,越来越红火。特色种植业形成了大春种烟、小春栽菜的发展格局;特色养殖业形成了生猪为主、牛羊并进和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格局;特色林果业形成了高、中、低海拔立体布局,核桃、板栗、石榴兼顾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格局。

浦贝乡位于易门县东南部,易峨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近年来,随着弥楚、武易两大交通干线的交会,浦贝乡区位优势大幅提升,融入昆明、玉溪一小时经济圈。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推进,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成为浦贝乡必然选择。

未来,浦贝乡将发挥“e农”数字融创广场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和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培育壮大新业态为支撑,立足产业、资源、文化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观光,推动乡村建设和城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梦琪)

短评

乡村振兴需要平台支撑和产业融合

易门“e农”数字融创广场建成运营,标志着易门县浦贝乡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易门“e农”数字融创广场,成为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以产业兴旺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结合我市农业发展情况,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采取“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策略,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产业融合需要平台支撑。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平台来支撑。易门县在打造“绿色食品牌”的过程中,按照“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的发展思路,建设“e农”数字融创广场,搭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支撑和引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平台支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平台,将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营销有机结合,带动旅游观光,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全力打造假日旅游、节会旅游经济等新亮点,做活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