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治了犯,犯了治?一份斗“痔”指南送给你,请收好

2020-10-14新闻17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疮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8%,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人都是“有痔之士”。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长期便秘、久坐久蹲、嗜食酒肉辛辣这些坏习惯,都是导致和加重痔疮的原因。但是在斗“痔”的道路上,仍有很多小迷糊对于痔疮其实知之甚少。

治了犯,犯了治?一份斗“痔”指南送给你,请收好

得了痔疮以后会有什么症状?

大便带血?肛门坠胀?肛周瘙痒?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中招?怎样判断自己痔疮的严重程度?什么样的痔疮需要立即就医?

很多人认为长在肛门头里的就是内痔,露在肛门外面的就是外痔,其实内痔外痔不仅仅是靠位置来区分,也有形态学上的差异。

内痔表面是痛觉迟钝的直肠粘膜覆盖,所以一般情况下单纯的内痔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可有肛门坠胀感,主要以大便带血和大便时痔核脱出为表现。

·内痔便血通常是无痛性、间歇性的便后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手纸带血,继而滴血,重者可有喷射状出血,长期的痔核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痔核脱出常是晚期症状。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在腹压增加时痔核脱出肛外,轻者可于便后自行回纳,重者则需手法复位,严重时内痔伴有血栓形成,加上肌肉痉挛使痔核不能及时回纳,会导致痔核嵌顿于肛门外,不能及时回纳,伴有明显的肛门疼痛,此时需及时就医,以免痔核嵌顿时间过长发生坏死或并发感染。

外痔表面覆盖的是神经敏感的肛管皮肤,通常表现为肛缘皮肤的增殖隆起,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但在皮肤破损、并发感染或充血水肿时会出现肛门疼痛导致行动不便,如果外痔突起较大会有明显异物感,影响肛周清洁。

混合痔的症状兼有内痔和外痔的双重特征。

如果痔核经常脱出,黏液或分泌物较多时可引发肛周潮湿瘙痒。

治了犯,犯了治?一份斗“痔”指南送给你,请收好

哪些病容易被误判为痔?

常有人因为菊部问题而精神紧张,“大夫,我怀疑我是脱肛了”“我大便总是有血该不会是直肠癌吧?”

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表现与痔疮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通常不难分辨。当遇到“便血”、“肛门内肿物脱出”这种症状的时候,我们如何与其他相似疾病做出区分呢?

1肛裂肛裂与痔疮一样会有便血的表现,血色鲜红,与大便不相混合。但肛裂患者会在便后出现肛门的周期性剧痛,多伴有便秘。肛门检查时可在肛周看到裂口(也有肛裂表浅者仅表现为便后手纸染血而不出现疼痛)。

2直肠息肉/肛乳头瘤此两种疾病以便后肿物脱出为主要表现,脱出物呈球形、锥形或乳头状,息肉质软无痛,肛乳头瘤质硬并有触痛,可活动。在肛门镜下可看到带蒂肿物。

3直肠脱垂也就是中医上讲的“脱肛”,通常见于老年人及儿童,脱出的直肠粘膜或直肠松弛而重叠,呈圆柱状,表面柔软光滑。

4溃疡性结肠炎与痔疮的便血不同,溃结的便血以粘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血色通常颜色较暗,夹杂粘液。其症状还常有腹痛腹泻,需做肠镜以明确诊断。

5直肠癌直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并有腥臭味,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形状变细),直肠指诊可触及表面高低不平、质硬不移的肿块。肠镜、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得了痔疮就一定要做手术吗?做了手术以后还会复发吗?

原则上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仅在合并出血、痔核脱出、血栓形成和嵌顿时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其症状,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提到,有些不良习惯会加重痔疮,由此可见,痔的发病和严重程度与个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即使找了最高明的大夫,用了最先进的手术方式,也无法保证一劳永逸杜绝复发的可能。

治了犯,犯了治?一份斗“痔”指南送给你,请收好

怎么做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痔疮的发作?

1,改善饮食。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性食物。少食辛辣,因辣椒素无法被肠道吸收,经肛门排出时会刺激直肠粘膜,加重症状。

2,保持会阴部清洁,或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抗炎及减轻瘙痒症状。

3,避免久蹲久坐,防止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4,保持大便通畅。通过食物来调整排便十分重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或腹泻。

痔疮发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不要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也不要随便相信江湖流传的“土方法”,对于久治不愈或频繁发作的“陈年老痔”,越早治疗就越能避免更大的损伤。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

#消化疾病#痔疮#便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