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河湟谷地电足产业兴

2020-10-14新闻6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讯员?祁凯凯

沿着湟水河鸟瞰,一条灯带蜿蜒静卧,河湟两岸灯火璀璨。近年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优质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依托充足的电力供应,河湟谷地兴起一批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辟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网红”打卡地 景美电足游人如织

10月10日,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袁家村·河湟印象景区,一家挂满红辣椒的磨坊门前游客攒动,老板毛常云正在磨辣椒面儿。

“以前可都是用人力推石磨,现在是刀闸一推省事!我们景区整条小吃街都离不开电力保障。”看着现磨出的辣椒面又红又香,围观游客纷纷上前购买。

平安驿景区距离省城西宁40多公里,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该景区仿古门楼、戏楼、人民公社等建筑,重现了五六十年代老平安驿的风貌。来到这里可以观赏独具特色的青海花儿、土族轮子秋等特色民族演艺,还可以品尝青海酿皮儿、手抓羊肉、土火锅、酥油糌粑等传统美食。

作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袁家村像毛常云一样的商户总共有160余户,全电气化设施为景区日常制冷、烹饪、温泉、灯会等提供了充足动力,来来往往的游客们悠闲驻足体验别样的民俗文化。

为保障景区充足的电力支撑,在规划建设之初,国网海东供电公司超前介入,为景区新增了5台63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跟踪服务建设用电,确保项目早供电、早投产,景区2018年10月正式投运。

如今,国网海东供电公司针对客户特点,不定期组织“三江源”共产党员服务队,对该景区高、低压配电室设备、供电线路接头进行测温、隐患排查,确保该景区安全可靠供电。

平安驿民俗旅游文化项目在这里落地,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平安驿景区综合部副部长马海明介绍,自今年4月13日正式复工以来,景区日平均游客接待量在6000名左右,今年‘五一’期间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0余人次,达到复工后的接待高峰。

电力支撑 ?特色农业转型发展

“特色农业、电力先行”,优质电力使得河湟谷地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化走廓、区域性物流枢纽、区域性历史文化旅游、东部城市群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蓬勃发展。

在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坤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棚外整齐的配电线路将每个大棚连接起来,200栋温棚的保温草帘几分钟内全被掀开。大棚内紫长茄、绿菠菜、红辣椒长势喜人。走在温棚间的小道上,菜农们正忙着在温棚里修剪、浇水,温棚顶部安装着一台电动机,专供3千瓦的自动卷帘机用,只要抬手合上电闸,几分钟便能完成以前一个人一早上的工作量,三五个人便能操心10多个大棚,省时省力还省钱,便捷的操作也深受农户们的喜爱,电力助力特色农业,让这儿的荒山变成了“金窝窝”

海东市乐都区坤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低碳生产、生态种养和绿色休闲为一体的菜篮子基地,共有温棚500多个,主要以种植乐都辣子、培育各种秧苗为主,该基地培育的辣子远近闻名、供不应求,秧苗为专供北京定点销售产品。

据大棚基地负责人张占勇介绍,该基地共有500个大棚,都建在山坡上,这里多数是荒地,土壤富硒,日照时间长,种出的辣椒、樱桃、草莓等果蔬品质好,供不应求。但是,山上缺水,浇灌是个难题。后来供电公司为基地架设了一条专线,用水泵抽水浇灌,解决了这个难题。现在,大棚里还用上了滴灌设备,浇水更精准、不浪费,果蔬、花卉长势也好。

不仅如此,坤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温棚里还安装了提高温度的加热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进行农产品线上交易。随着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型,逐步形成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产销一条龙模式,目前,产品已远销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主动服务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加大农网改造升级投资力度,“十三五”期间投资总额达27.11亿元,将配电线路、变压器架到了温棚旁,实现了“栋栋通电”。有了电这个好帮手,菜农们把精力放在了蔬菜产销上,放在了研究栽种技术上,高原特色农业在这里实现了华丽转身。

河湟谷地电足产业兴

国网青海电力建设者在农业地区推进电网升级工程建设。国网青海电力供图

河湟谷地电足产业兴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平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莫俊山等人,在平安驿袁家村景区开展节前安全用电检查和安全用电知识、网上国网APP宣传。马彩虹 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