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养猪、无需脱衣即可满足多套试穿的梦想……
在第三季度项目拉练中,记者惊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襄阳企业正在利用计算机去替代人力。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让传统产业搭上技术创新的快车;势不可挡的新经济,正在为人们创造美好新生活。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老河口牧原产业数字化中心,这里通过数字化设备的使用,正在让生猪养殖变得越来越简单。
老河口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综合主管宋涵爽说:“我们这位特殊的员工就是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它是由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能够实时监控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可以替代养殖技工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它还有自己处理的功能,可以指导我们的养殖技工调整他的养殖模式。”
AI人工智能,正在让襄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着颠覆性变化。在牧原农业,养猪车间的原料采购、仓储运输、饲料加工,甚至饲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让人叹为观止的养猪3.0时代,凸显着人工智能的强大。
宋涵爽说:“作为一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产业的企业,防疫和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更多地使用智能化设备,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和影响,能够从源头保障生猪产品的食品安全。”
3D打印、智能增材,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企业的生产工艺。湖北三环锻造通过3D打印,让转向节的模具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北三环锻造工艺技术部副部长余国林说:“这种仿型的模具是3D打印的,它的制造成本比以前传统制造的成本低了25%,使用寿命比传统工艺的使用寿命要高2.5倍。以往的传统工艺焊接,一个人只能操作一台机器,而现在的3D打印全部用机器人,一个人可以操作3至4条生产线。”
计算成为生产力,数据变成了生产资料。在三环锻造,数字建模、数字化车间,企业的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
余国林说:“从图纸的前期确认,到后期图纸的生成,过去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现在一个新品的开发,最多五至八天就可以完成。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前沿技术与高端技术相融合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苏宁广场的AR试衣镜,试衣者只需站在机器前,它就会根据大数据随机帮试衣者选配。AR试衣只是数字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大数据分析,智慧零售也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襄阳苏宁广场总经理朱晓波说:“系统可以精确地分析到店的客流情况,如男女比例,甚至可以看到儿童、少年、中年比例。现在,这个数据呈现出来的 90后到我们广场的比例是最高的,占到40%。以它为依据,我们在市场推广活动策划时,会更趋于年轻化,比如举办街舞大赛、滑板大赛,等等。”
不再是深奥的科技字眼,大数据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方式;商贸综合体不再是简单的硬体建筑,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量入口。通过云货架,世界各地的产品都可以呈现在襄阳苏宁3.5万平方的区域里。大数据的加持,除了让购物者的精力和时间得到合理的安排,也让商家的客户群体更容易寻找。
苏宁鄂西北总经理陈爽说:“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全国联网的,甚至全球联网。比如,某一个商圈之内有多少个小区、医院、写字楼,小区内部的入住率有多少,在苏宁的购买需求是什么,我们都可以细分、精准地找到对应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