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儿童肥胖“不单纯”也不可爱 家长要正视这种“病”

2020-10-14新闻6

儿童肥胖“不单纯”也不可爱 家长要正视这种“病”

“白白胖胖多可爱呀?”“能吃是福啊!”……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辈,生怕孩子吃不好、吃不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科主任刘雁军博士提醒,实际上,种种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和健康意识导致孩子“肥胖”的同时,还暗藏种种健康风险,甚至致命,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对肥胖问题引起重视。

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当前我国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肥胖人数近3500万人,而主要大城市7岁以下的肥胖儿童人数超过400万人。如果不加以控制,10年后我国肥胖的儿童总数将接近5000万人。如今不单单是中国,世界各地的儿童肥胖症正在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儿童肥胖“不单纯”也不可爱 家长要正视这种“病”

肥胖是种病多种健康问题与肥胖相关

今年11岁的次仁洛布专程从甘孜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肥胖代谢门诊就医。从小就是“小胖墩儿”的他,身高1米47,但体重已经达到126斤,最近,次仁洛布感到浑身无力,还有疝气,周身不适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和他同龄的张小,也是求诊的小患者之一,身高159.2厘米,体重却已达79.2Kg。由于肥胖,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有脂肪肝、隐匿性阴茎。相比之下,问题严重得多。

小海,5岁不到,但腰围快赶上了成年人,已经达到95公分,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检查显示,小海患上了由于肥胖引起的各种代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同时还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不仅使他晚上睡觉鼾声如雷,也成为最终夺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悲剧的根本原因,便是肥胖。

刘雁军介绍,肥胖对儿童呼吸系统有严重影响。脂肪组织堆积于腹部或膈肌,使膈肌 上抬, 潮气量减少,肺容量降低,严重时导致肺通气 量下降,氧分压降低,甚至出现低氧血症。另外,脂肪组织代谢活跃,需要供给更多的氧气,进一步加重 肺部负担, 若肥胖儿童再参加体育运动,会使肺部不堪重负。若脂肪组织堆积在颈部皮下,可在睡眠期间出 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从而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儿童因脂肪细胞增多,体质量和耗氧量增大,外周循环血量、血浆容量和心排血量随之增加,使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大,导致心室扩张、肥厚、顺应性降低、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进而使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肥胖儿童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发病率高,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在肥胖儿童体内,要维持机体基础血糖及进食后血糖的稳定,胰岛素β细胞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长期的胰岛素过渡分泌会使胰岛素β细胞功能亢进,胰岛β细胞易劳损甚至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发生。有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儿童易 产生胰岛素抵抗,且儿童BMI越高,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就越大。

肥胖还会影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肥胖不仅会造成机体器官的功能性损伤,使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还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或行为偏离,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此外,肥胖儿童容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打瞌睡、学习成绩不好;体育成绩差,容易遭同学嘲笑和区别对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的患病率增加。儿童肥胖追根溯源解决多方面问题

儿童肥胖主要是因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遗传因素,父母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32~34%;父母双方均肥胖,子女肥胖发生率上升为50~60%。72%的胖孩子,父母中至少有一人也有肥胖。二是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增高,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三是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西餐。过度喂养;偏食;进食快;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经常喝含糖饮料。四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家用汽车的普及,孩子们上下学乘车的机会越来越多,骑自行车、步行的越来越少,再加上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越来越少,身体活动普遍不足。四是出生时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有可能会导致肥胖,而且孕妇在孕期吸烟有可能导致儿童对食物和能量的需求增高,导致发生肥胖,人工喂养的儿童较母乳喂养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肥胖。此外,心理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家庭环境不好,自卑,焦虑,孤独的儿童容易发生儿童肥胖症。“我们一般孩子的性别、年龄及对应的BMI值来判定孩子是属于超重、肥胖、还是正常。BMI值是目前最为科学的判断方式。”刘雁军表示,“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肥胖及其他慢性病的预防都至关重要。肥胖一旦发生,要减轻体重是很困难的。”因此,早期的干预和预防十分重要。干预越早越好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很重要

儿童肥胖因素50%与遗传因素有关,肥胖的父母难辞其责;而在肥胖的环境因素中,父母的观念文化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定时进餐、少吃快餐、拒绝高糖饮料食品等良好饮食习惯。同时,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鼓励做家务活,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培养多种娱乐活动兴趣;帮助孩子养成唉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有规律的作息等。

如果儿童的肥胖问题已经发生,则应让孩子及时地寻求专业医生帮助,从运动、饮食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纠正。刘雁军强调,儿童减重与成人减重有所不同,儿童减重治疗手段有限,因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对儿童肥胖指征极其严格。一般情况都只能采取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而这些方式相对来说见效慢,周期长。此外,儿童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对肥胖危害认知缺乏,所以一切治疗方式都依赖于监护人或者养育者,而监护人和养育者通常认知偏见已根深蒂固,很难纠正,因此,家长意识的改变十分重要。“目前,我们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门诊中,儿童和青少年就诊率依然偏低,不到10%,这也能体现监护人和养育者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重视不够。”刘雁军对此仍然表示担忧。

大众健康报记者 侯文瑾

#小儿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