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和程咬金都是名列凌烟阁功臣榜的贞观功臣,他们当初投靠唐朝的方式也是一样的,是在唐朝讨伐王世充时,在两军阵前突然反水,根据史书中的记载:
《旧唐书·秦琼列传》: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
秦琼和程咬金此前是因为瓦岗寨势力被王世充所消灭,因而归降王世忠,但是王世充对他们俩相当不错:“世充得之,接遇甚厚”。
两人也都清楚这一点,可为何秦琼和程咬金还是毫不犹豫的背弃王世充?转投唐朝?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他们看准了王世充的颓势,不愿意陪着王世充一起死。
当时的王世充虽然击败了号称天下间最强势力的瓦岗李密,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但依旧看不出有夺取天下的可能,因为王世充有三个不可逆转的弱点:
一:王世充是西域胡人
王世充的出身不好,他是西域胡人出身,后因母亲改嫁到霸城王氏,才有了一个汉姓。虽然隋唐时期汉化的胡人很多,包括隋唐时期的政治中坚力量关陇贵族都是汉化鲜卑人。
但王世充有两个缺点让他不为主流政治力量接受,首先他的长相还是继承了父系的胡人长相,史载其“豺声卷发”,也有说他是“黄发碧眼”,不管是已经汉化的胡人贵族,还是原本的汉姓世家,只看长相就觉得他是异类。
另外,王世充非贵族出身,在隋唐时期,是胡人问题不大,长相奇特也非绝对受抵制,但出身贫寒就是大问题,主流政治势力是不会支持他这么既是寒门,长相又奇特的胡人登顶的。
二:王世充的管辖地域始终只是在洛阳一地
自隋末群雄并举以来,各个诸侯都在尽力扩大领地,更多的领地意味着更多的人口、钱粮和其它资源,但王世充即使到最后称帝时,他的实际控制地域也都限制在洛阳一城之地。
王世充在进入洛阳后,在政治上遭受到了极大的抵制,洛阳城中无论是隋朝忠臣,还是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等势力,没有一个愿意支持王世充这个胡人。
因此,王世充始终不敢远离洛阳,以免出去了就回不去,无法专心向更远的地区争夺领地,洛阳本身又是四战之地,龟缩在洛阳的王世充毫无霸主之相。
三:唐朝必灭王世充
在秦琼、程咬金投降唐朝的武德二年,唐朝已经扫除了薛举、刘武周等后患,雄踞并州、河东、关中及巴蜀地区,强秦之势已成。
并且,唐朝牢牢控制着进攻洛阳的潼关、武关、河东等通道,对于紧挨着唐朝的王世充势力来说,面对大敌只能防御而不能进攻。
本来实力就不如人,又只能挨打而无法还手,稍微有点眼光的英杰都能看出,只要唐军东出潼关,王世充就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有以上三大弱点,加上王世充因为政治上的弱点不敢相信任何人,在洛阳城中大搞特务监视那一套:“世充顾下多背己,乃峻诛暴禁以威之。户一人逃,家无少长皆坐,父子、兄弟、夫妇许相告免。令伍伍相保,一家叛,举伍诛。樵牧出入皆为限,公私不聊生。遣台省官督十二郡营田,行者自谓仙去。以宫城为大狱,意所猜恶,必收系其人,内家属宫中。或命将,亦质其孥乃遣。既而囚质且万口,食不足,饿死者日数十。”
因此,王世充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些都被秦琼和程咬金看在眼里。从秦琼和程咬金本身来说,秦琼是前隋朝正规军出身,无论是从个人的富贵前程考虑,还是忠君的信仰考虑,和隋朝同处一脉的唐朝显然更能打动秦琼,瓦岗也好,王世充也好,都只是临时的跳板,有了机会当然是直接奔向代表正统的唐朝。
而程咬金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从大势上看,天下必为关陇贵族支持的势力继续拥有,瓦岗在李密掌权时期,因为李密就是关陇贵族出身,程咬金还能勉强忠心于李密,争取赌一个好前程出来,但李密败亡,程咬金被迫投降王世充,和即将进攻洛阳的唐朝一比,程咬金当然会选择有关陇贵族支持的唐朝。
历史上的秦琼和程咬金绝非小说演义中描述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是有功名之心的,同样向往荣华富贵和封妻荫子,希望能青史留名,王世充对他们再好,给他们再高的官爵,在即将灭亡之际都不可能换来秦琼和程咬金的忠心,换个能给他们未来的主子才是明智行为,阵前投靠更是给了唐军极大的士气,也为他们自己换到了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