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直肠的长度大概为多少厘米 直肠全长12~15cm。直肠:肠管的最末的一段,上与乙状结肠相连,下与肛门相连。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止肛门。。
肛管的粘膜特点 肛管2113内有6~10条纵向的粘膜皱壁,称肛柱5261。平肛柱上端4102的环形线,即肛直肠线。相邻肛柱下端之间1653呈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肛瓣与相邻肛柱下 端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肛窦开口向上,窦内常有粪屑,感染后易致肛窦炎,严重者可形成肛瘘或坐骨直肠窝脓肿等。
肛门结构的肛管 齿线为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柱下端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或称梳状线),为重要的解剖标志。胚胎时期齿线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故齿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也各异。齿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如下:①齿线以上主要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线以下为肛门动脉供应。齿线以上静脉丛属痔内静脉丛,回流至门静脉,若曲张则形成内痔。齿线以下静脉丛属痔外静脉丛,回留至下腔静脉,曲张则形成外痔。齿线以上感染可经门静脉脉而致肝脓肿;齿线以下感染,则由下腔静脉向全身扩散。②齿线以上粘膜受植物神经支配,无疼痛感;齿线以下肛管受脊神经支配,疼痛反应敏锐。故内痔的注射及手术治疗,均需在齿线以上进行,切忌累及齿线以下部位,以防疼痛及水肿反应。②齿线以上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齿线以下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故直肠癌向腹腔内转移,而肛管癌则向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齿线以上的粘膜,由于括约肌收缩。出现6-10个纵行条状皱襞,长约1—2cm,称直肠柱(肛柱),此柱在直肠扩张时可以消失。直肠柱内有直肠上动脉终末支和由直肠上静脉丛形成的同名静脉,内痔即由此静脉丛曲张、扩大而成。各。
肛管内面有哪些主要结构 肛管内面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皱襞,称肛柱。各肛柱下端之间连有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两个相邻肛柱下端与肛瓣围成袋状小陷窝,称肛窦。各肛瓣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或肛皮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带,表面光滑而略有光泽,称肛梳。肛梳的下缘距肛门约1.5cm处有一环状浅沟,称白线,此线恰为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交界处,肛门指检时可以触到。肛管的下口是肛门。
肛区的肛管 肛管(anal canal)长约4cm,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向后下绕尾骨尖缍肛门。肛管被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控制排便的作用。1、内面观 肛管内有6~10条纵向的粘膜皱襞,称肛柱(anal columns)。平肛柱上端的环形线,即肛直肠线。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anal valves)。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anal sinuses)。肛窦开口向上,窦内常有粪屑,感染后易致肛窦炎,严重者可形成肛瘘或坐骨直肠窝脓肿等。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dentate line)或肛皮线(anocutaneous line)。此线上、下覆盖的上皮、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完全不同(表1),临床上有实用意义。表1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区别齿状线以上齿状线以下上皮复层立方上皮(粘膜,属内胚层)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属外胚层)动脉直肠上、下动脉肛动脉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属门静脉系)阴部内静脉(属下腔静脉系)淋巴引流髂内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神经分布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躯体神经(痛觉敏锐)齿状线稍下方有一呈环状隆起的光滑区,称肛梳(anal pecten)(即痔环),因其上皮深面。
试述肛管粘膜的形态结构? 您好,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柱内有动、静脉及纵行肌。肛柱下端之间,彼此借半月形的粘膜皱囊相连,这些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区瓣。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肛门腺开口于此,窦内往往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环行线,环绕肠管内面,称齿状线。齿状线是胚胎发生过程中肛膜破裂形成的。齿状线以上的部分来源于内胚层(后肠),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的部分来源于外胚层(原肛),其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齿状线上方由内脏神经分布,下方由躯体神经分布。齿幢线也是静脉和淋巴回流的分界线。希望能帮到您哦
肛门的解剖结构(内附图片) 肛门的解剖结构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3-4cm,为解剖性肛管。1.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3―4cm,为解剖性肛管。有人将肛管上界扩展至齿线以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