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春,我从金融机构辞职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愿以偿进入了法院工作,开始放飞自己的法律梦想。如今,赤诚少年已将近不惑之年,办案十载,我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成为中青年法官,是法院为我提供了一片成长的沃土。
法院的十年,我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我深知法官职业不仅需要追求公平正义的执着,还需要为民司法的同理心、永无止境的求知欲、勇于担当的魄力。
法官的同理心,善于倾听与换位思考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列子在《列子.天瑞》中如是说。法官既有铁面无私、断案如铁的魄力,也有悲天悯人、感知人间疾苦的悲悯情怀。强硬中蕴含温情,这便是法官应有的同理心。
想起刚进法院那会,老法官们常对我们说,“把自己当做医生,要准确诊断出问题症结所在,就要对当事人多一份耐心,只有你耐心倾听了,你才能感同身受,也才能诊断出病根”。
当今社会处在诉讼爆炸时代,法院面临案多人少的压力,一名法官一年多则上千件,少则一百多件,每天面临不同类型的纠纷,法官背后是巨大的压力与焦虑,不经意中就会在办案中消磨掉同理心与良知。
法律工作专业性很强,法官所熟悉的法律领域是当事人所不曾触及的盲区,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案件可能便是当事人的全部人生、未来命运的走向。因此,法官要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耐心,多站在当事人的位置思考,多深入调查一下案件的故事。
我觉得,基于司法良知予以裁判,通过裁判实现正义,便是对法官同理心最好的诠释。
法官的求知欲,求知之路永无止境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法学具有实践性,研习法律需要知行合一。法官既要有“学”,又要有“术”。时代的发展给法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事人各执一词,法官具有通过现象看实质,准确找到争议焦点的敏锐力;面对当事人的激烈对抗,法官具有掌控全局的庭审驾驭能力,诸多能力都是法官在司法审判中不断积累的智慧。
人贵知足,唯学不然。求知已成为法官生活的一部分,多年来,无数优秀法官,如邹碧华、宋鱼水、孙波等法官的先进事迹的榜样亮如明烛,灿若心斗,诠释了法官不断求知的精神,培养新一代法院人的素质。
法官的魄力,责任是勇气的动力源
法院十年,老法官们常跟我们年轻法官说,并非每个案件都是简单的,法官需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有当机立断的魄力。老法官们言传身教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面对各类案件,要坦然面对、主动作为。面对复杂案件,则反复阅卷抽丝拨茧去粗取精;面对繁多证据,则根据法律要件进行归类;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则耐心释疑。法官破解工作难题,要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多动脑,多走路,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已走过十年。我知道,法官道路既有荆棘,也有鲜花,但只要不忘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办案作为人生修行,从职业中获取智慧、勇气,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