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古典中解析,古人认为成为君子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2020-07-21新闻15

“君子”这个词自从跟“小人”成了对立关系之后,君子一词慢慢失去了本来的含义,曾经一度还被污名化,如果你对别人说他是个君子,这甚至都包含了讽刺人的含义。

花草树木都是植物,大树和小草如何能成为对立关系,成为反义词,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但现实当中真的常常成为一种对立,这可能是大众更喜欢这种对立而产生的刺激效果吧,越真实的普通人越不在乎,这是规律。

做一个君子最基本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首先从生活的现象开始分析。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些事情和道理在自己的心中感觉特别明白和清楚,但却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不清楚,或者表达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意思跟内心的认知有很大距离,甚至有时是背离的。

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当你做了父母或做了老师,你面对孩子想给他讲明白一个道理,但是你发现你讲不明白,最后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唠叨。

你觉得你讲的很明白了,并且苦口婆心、循序善诱,一切为了孩子好,可是最终孩子不听话。但即便是发生这一切,你也从来没想过,你的话可能孩子根本听不懂,你讲出来的道理根本就不是道理。

《论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一个人知道的道理和知识,不能有效地表达给别人或不能应用于实际,这种情况下,仍然不觉得羞愧,仍然不觉得气愤而试图改变,这个人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

我之前上班带过徒弟,有切身的感受。虽然我已经掌握了工作中的很多道理和技能,但是新人并不懂,刚开始可以教给他们很多,但是教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徒弟笨手笨脚,做不好工作。但我似乎知道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我只能不停地抱怨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加具体地教给他们。

如果我仍主观地认为是他们缺乏训练或悟性太低,与我无关了,我就不会继续地深究根本的问题,也就不会让自己的一知半解暴露出来,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君子了。

很多为人父母的人更是如此,父母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希望孩子按自己意愿做事,但往往事与愿违。而父母也往往把问题归结于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逆反。从而彻底放弃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进取,更不会去深研家庭教育中的知识。

这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了作为君子最基本的条件,即:不但要懂得知识和道理,而且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听得懂,听得明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