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了曹魏重臣

2020-10-13新闻12

东汉末年,当时的颍川士族集团赫赫有名,从颍川诞生了许多的名士都成为了曹操手下著名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这中间有四人在当时被称为颍川“四大名士”。而这四人在曹魏建立后,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朝廷上的重臣。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人。

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了曹魏重臣

陈群

一、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

陈群出身汉末至魏晋时期的望族“颍川陈氏”。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是当时的名士。兴平元年(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当时,徐州牧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进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进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悔恨当初没听陈群劝告。后来,陈群被举为茂才,随父亲陈纪往徐州避难。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王模、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陈矫、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戴干、陈矫后来都成为名臣,所以人们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之后曹操便以陈群为县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官吏百姓安定。陈群后任司徒掾,又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陈群又迁为御史中丞。之后陈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心胸博大,从不骄矜自傲,始终都是如此,朝中的人都认为陈群是君子。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中正制,成为历史名制。 同年,曹丕称帝,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亲征孙权,军至广陵,使陈群领中领军。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师还寿春,以陈群假节都督水军。曹丕回到许昌后,拜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五月,曹丕病危,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遗诏辅政。太子曹叡即位后,陈群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同开府。十二月,陈群又升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陈群为司空期间,能任贤用能。之后曹叡下诏改定刑制,命陈群、刘劭等人参酌汉律制订《魏律》十八篇,于229年(太和三年)颁行。

青龙三年(235年),曹叡命令修建宫殿,百姓因而无法耕作。陈群多次劝谏曹叡,曹叡于是有所减省。青龙四年(237年),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继承爵位。曹叡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陈群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陈群是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了曹魏重臣

赵俨

二、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赵俨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自小熟读经史。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昌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赵俨为避战乱,举家迁到荆州。在此结识了杜袭和繁钦,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素闻赵俨、杜袭、繁钦之名,多次请他们入仕。赵俨通过观察,认为刘表目光短浅,虽然显赫一时,但终难成就大事,坚辞不就。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并接受枣祗的建议实施屯田制以后,赵俨就对繁钦说:“曹镇东(曹操当时为镇东大将军)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于是就同杜袭、繁钦等人一起举家北还。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赵俨带着老弱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任命赵俨为朗陵长,赵俨把朗陵县治理得很好。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对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派使者引诱招降豫州各郡。只有阳安郡不为所动,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税款,赵俨面见李通希望退还百姓税款。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以后赵俨入朝任司空掾属主簿。而后赵俨又协助李通率领阳安郡军民,平息了流窜于淮河与汝河之间的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曹操同袁绍决战的后顾之忧。

当时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阴,他们彼此之间由于功高位显而不服气,经常为一些琐碎之事发生争吵,以至于发生严重的摩擦,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曹操就任命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赵俨运用规劝、疏导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终于使三位大将消除积怨,保证了军队的团结。因赵俨治军有方,从此经常被任命为都督护军,统率协调曹操的高级将领出外征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击破关中十一路联军后,把原来在韩遂、马超手下当兵的五千多人,交给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领,任命赵俨为关中护军,统率各军。其间羌兵多有侵扰,赵俨率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大破羌人。之后农民吕并起兵,聚集党羽抢占了陈仓,赵俨又率领殷署等对他们发起进攻,贼寇被消灭了。

当时朝廷下令命赵俨派遣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汉中协助驻守,赵俨便让殷署负责监督护送。被选中的士兵不忍和自己的家人分离,个个愁容满面。殷署带兵出发刚走一天,赵俨担心士兵有变,亲自追到斜谷口,挨个慰劳士兵,又再三叮嘱告诫殷署,然后才返回。殷署带兵行至四十里时,士兵果然叛乱。不久,赵俨平息叛乱。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汉水流域发生洪灾,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将曹仁围困在樊城。赵俨和平寇将军徐晃领兵一同救援樊城。到达樊城后,关羽把曹仁围困得更加严密,北路援军也尚未赶到。徐晃率领的人马不足以解樊城之围,而众将又催促徐晃赶快出兵救援。赵俨献计一面挖地道,一面用弓箭把书信射入城中通报曹仁,几次互通消息后,北路援军也赶到了城下,各军合兵一处,大战关羽,关羽的兵马被打退。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赵俨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公元222年(黄初三年),赵俨受封为关内侯。孙权侵犯边境,曹休统率大军防御抵抗,征召赵俨为军师。孙权退兵后,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升尚书。公元225年(黄初六年),赵俨跟随曹丕征伐东吴,到达广陵后,重新留任征东军师。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后,曹叡即位,晋封赵俨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担任尚书,监督豫州的军事行动,后又转任大司马军师,入朝担任大司农。齐王曹芳即位,授权赵俨督监雍州、凉州的军事行动,假节后转任征蜀将军,又担任征西将军,都督指挥雍、凉各军。公元243年(正始四年),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于是被征召为骠骑将军,升任司空。公元245年(正始六年),赵俨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穆侯,其子赵亭继承爵位。

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了曹魏重臣

杜袭

三、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员,颍川“四大名士”之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袭避乱到荆州。建安元年(196年),杜袭逃回故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长。西鄂县靠近南部边境,匪贼活动猖獗。杜袭对百姓施行恩惠,于是遣送老弱百姓各自分散到家乡从事田间劳动,留下强壮的男子防守县城,官吏百姓都很高兴。 建安六年(201年),荆州牧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杜袭于是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杜袭亲自拿着弓箭和石块,带领他们合力拼杀。临阵杀刘表军数百人,而杜袭的部属也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十八人都负了伤。杜袭带领负了伤的官吏百姓突围出城。

后来,钟繇、荀彧推荐杜袭,被任为丞相军祭酒。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杜袭与王粲、和洽等同被任命为侍中。建安二十年(215年),杜袭改领丞相长史,随同曹操征伐盘据汉中的张鲁。次年曹操回邺城,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期间成功劝导八万多名汉中地区的人移居洛阳、邺城地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将士们十分惊恐,杜袭与郭淮和张郃商讨如何安定军心,于是决定以张郃替代夏侯渊的位置,成功安定军心。曹操撤出汉中时,任命杜袭留府长史,镇守长安。

当时,关中将领许攸拥有军队,不肯归附曹操,而且对曹操有轻慢的言辞。曹操大怒,首先打算讨伐他。杜袭劝谏曹操,于是曹操优厚地安抚许攸,许攸便马上归顺了曹操。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赐杜袭爵关内侯。同年,曹丕代汉称帝,又任命杜袭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后又先后任督军粮执法和入朝任尚书。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平阳乡侯。次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大将军曹真领兵抵抗,并迁杜袭为大将军军师。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由司马懿接替,杜袭亦转任其军师。后来,杜袭称病回朝,改任太中大夫。及后逝世,追赠少府,谥号定侯。

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为了曹魏重臣

辛毗

四、辛毗(pí)(?~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初平年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打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最后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到了隋唐,“辛毗引裾”的这一典故被称赞。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军事重镇江陵。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无功而返。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病故,魏明帝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魏明帝宠,他们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魏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军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曹丕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