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载体,其经典著作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体育专业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学生体现出“四强二弱”特点:竞争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抗挫折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弱,这些特殊性给做好日常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遵循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宁德师范学院以2014级体育教育本科生为试点,以点带面在体育学院组织开展“四道四进”国学育人系列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国学书画、茶话国学、国学演绎,推动国学经典进教室、进寝室、进网络、进头脑,以达到弘扬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精神,发挥文化育人、健全体育人格的目的。
武狮社团表演《雄狮震四方》 宁德师范学院供图
国学“四道”传承文明。一是诵经典: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课前15分钟齐诵国学经典导读活动。成立国学社团,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结合学校每年5月份“读书月”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开展经典诵读、征文等活动。二是抄经典:积极组织开展国学书法、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等书画竞赛活动,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抄一句、每周抄一节、每月抄一篇国学经典诗词句,以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效果。三是话经典:结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茶话国学经典文化座谈、演讲、讨论、分享会等。结合体育专业特色举办体育学院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演经典:结合体育专业特色,将国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助五四文艺汇演、毕业晚会等平台,将国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搬上舞台,编排成文体节目向全校师生展示,深入演绎国学经典。如,《惊鸿舞》《太极拳》《着我汉家衣裳--汉服服装秀》,以及舞狮舞旗《欢腾》等传承国学传统文化的节目。通过开展国学“四道”系列活动,进一步浓厚了体育学院的学习氛围,提升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国学底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端午节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宁德师范学院供图
国学“四进”体育人生。一是国学进教室: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学者进校为师生开设国学相关讲座讲坛,面对面为学生解读经典名篇、名画、名曲、经典影视等作品,如《21世纪是传统文化的世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链接中华传统文化》《找回中华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校长论坛”“博雅讲堂”“教授讲坛”,丰富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体育学院各班级还坚持开展“青春国学荟”主题班会活动。自2016年9月起,体育学院将国学课程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按照24个学时在新生中开设专门课程,安排专人授课,形成国学文化学习教育新常态。二是国学进寝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国学文化为主题美化教室和寝室。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传承国学文化系列活动,改善宿舍人际关系,提升文明宿舍创建内涵。三是国学进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信息服务和国学经典推送,搭好师生连心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同时有选择的推送国学经典优秀文章、诗、词、句,让学生在服务中获得教育和启示。同时,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易班网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全校师生推送,引导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国学进头脑:通过国学讲座、道德讲坛等开放式学术讲座和读经颂典等活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等观念深入人心,加深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与接受。组织学生以自愿报名形式前往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基地学习培训,如:福州连江小沧学贤书院、武夷山朱子学堂等;开展传统文化暑期社会践活动,学同至用,服务农村留守无童。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学习国学经典良好习惯,从点滴入手,内入于心、外化于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讲座《21世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宁德师范学院供图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把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精神,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坚持每天早晨6:30集中运动场开展经典诵读和与专业相关的操练活动,使许多学生克服了懒散习惯,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提升,杜绝了体育专业生夜归晚睡迟起的不良习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有效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和考研升学人次逐年攀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服务意识增强,在全国青运会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击剑比赛、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志愿服务工作中,获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的高度肯定和省、市体育局的表彰,成为了体育学院“一院一品”特色文化,促进高品味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俞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