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2020-10-13新闻13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四十年,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和这个城市一样,由零起步,高速发展。医院大扩容的同时,大量的医生被吸引到这座城市。在医学人才培养上,深圳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医生培训体系,为医生的成创造肥沃的土壤,为保障市民的健康培育“良医”。

2019年,全市卫生工作人员11.9万人,是2010年的1.8倍,千人医生数3.01名,是2010年的1.5倍。截止今年8月,深圳在岗医生数(含助理医师)达4.08万人,男女医师性别比为53:47;高级职称医师占28.9%,硕士及以上医师占29.5%。

新手医生,上岗前先过规培关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两年前,李康森从南方医科大学硕士毕业,成为一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医师。

“还记得刚入培的时候,骨科黄德民教授教导我们:‘在临床上刻苦自强,抓住规培的时光好好提升自我,将来做一名出色的骨科医生’。2年来,我一直以这样的目标鞭策自己。在临床上多花时间,努力钻研。节假日、休息日多待在手术室学习。很幸运,我的老师们都很认真、热心教导我,我的进步也很快。” 李康森告诉记者,这两年,他轮转了胃肠外科、骨科、手外、影像科、运动医学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小儿外科、甲乳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科室,在各个专科轮科的过程中,对疾病思考的视野在不断扩大。

李康森还记得在神经外科轮科时接诊的一位的患者。这是一位腰疼、腿疼,走路走50米都比较困难的患者。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医生们会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带教老师在体格、步态、肌力、反射等一系列检查后,提示有可能是椎管狭窄。后来的影像学检查也证实了是这种疾病。

诊间教学、每周的小讲课、教学查房、示教中心的模拟练手……实实在在地学到临床上的技能操作。跟不同的教授出门诊,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水平。前不久,李康森才通过了系列的考试,高分结束了规培学习。

“通过规培,我们加强了对疾病诊疗的规范意识。” 李康森认为,这是规培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对此,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医生李天昊也有同样的感受。今年1月8日,他在社康中心接诊了一位感冒发烧的患者。考虑到正值流感高峰期,他马上给这位患者发放了口罩,并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同时叮嘱患者注意手卫生。在问诊时,他仔细询问到了患者家中有人到过武汉且也有发热的情况,于是敏感地第一时间上报了疾控部门,为广东省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现提供第一条宝贵的线索,拉响了广东战疫的第一声警报。

李天昊所在的深圳市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新冠疫情初期,在大家还不了解这种疾病时,他这一系列出于本能的“规范操作”,正是来源于高质量的规培训练和全科岗位上不断培训时养成的“规范意识”。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想成为一名合格医生,远不是换一身衣服这么简单。今年初,深圳制作的全国首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纪实片《我的白大褂》刷屏网络。剧组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用3个月时间,真实记录5位年轻的规培医生,从入科、轮转学习到出科的全过程。

一名医学生,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得再花1-3年时间,到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各个科室轮转实践中,学习怎么将医学理论,真正落到治病救人身上。最后还要考试过关,才能上岗。

自2007年起,深圳就开始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截止到2020年9月,全市已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7家(含中医类1家),协同单位20家(含中医类2家),共招收和培养规培医生8267名。

四位一体,深圳探索完善住培体系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现代医疗要求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专业能力,住院医师培训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在欧美国家,医学生结束医学院学习、通过全部三级“行医执照”考试后,还必须要经历3至7年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才能完全独立行医。只有严格的培训才能把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生。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此后各地逐步开展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课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

在深圳,政府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完善路径,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培训基地专注教学、职能部门提供事务管理服务、行业组织负责督导评估的“四位一体”住培管理体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深圳模式”。

深圳这一模式改革,解决了旧模式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过去政府包办过多,学员补助找政府发,培训事务找政府干,培训质量找政府说,出了问题找政府解决。现在明确分工,政府部门负责规划、制度、投入、管理;培训基地负责培训组织实施;

市医师协会负责督导评估、质控;市卫健能教中心负责公共平台建设,为各住培基地提供考务工作、竞赛活动、信息化管理、师资培训及相关住培事务服务,各司其职。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实行五个“统一”是深圳住培体系建设的一大特点,即:统一政策保障(顶层设计)、统一招生考试(入口)、统一督导评估(过程监督)、统一结业考核(出口)、统一服务平台(全过程服务)。

“统一”的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过去,住培医师的招生考试和结业考核往往是令住培基地最头疼的事。招生考试的试题由各专业带教老师负责出,试题标准不一,也存在试题泄露的风险。而且由于每名考生可以报考多个基地,考试通过的考生有可能放弃医院的岗位,导致医院招录不满,需要重新出题、补招,耗时耗力。现在,则由市健能教中心统一组织招录和结业考试。招生考试笔试试题命题和阅卷评分均委托市外第三方机构负责;面试考题从各基地出题组成的题库中现场随机抽取,考官由基地推荐、能教中心统一调配,当场出成绩并由考官和住培医师双方签字确认。在招录方面,若学员报考的基地专业已经招满,可以调剂到相同专业的其他基地。年度结业理论考核由全省统一组织,临床技能考核由全市统一组织。“入口”和“出口”统一后,确保了公平、 同质、规范。

学员身份从“准单位人”到“社会人+专硕”,就业时从“定向签约”到“双向选择”;培训补助从补给个人到补到基地……深圳从制度设计上,就考虑到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政府主导,出政策,投经费,建设施、一样都不能少;评先赛优,基地比、老师比、医师比,一个都不能少;教考分离,统一招、统一查、统一考,一环都不能少”,创新的改革,使到培训基地有获得感、带教老师有成就感、培训基地有责任感,住培医师有紧迫感。

专科培训,先行先试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在国际医学界有广泛共识和长期实践。在内地,专培才刚刚起步。

在香港,1970年就已开始探索及推行专科医师培训,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并于1993年正式成立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与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医务委员会并列为香港医疗体系三大法定机构,负责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及审查等事务。经过近27年的发展,香港医学专科学院所培训出来的专科医生已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深圳发挥深港合作的优势,先行先试。2018年初,深圳市卫生健康委、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共同签署了《深港专科医师培训合作备忘录》,依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借鉴香港医专的模式和经验,并与内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专科医师,探索制定包括资格准入、培训大纲与细则、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培训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且获国内认可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国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香港毕业后教育没有做到的优点,以放射肿瘤科为例,国家有严格而合理的轮转制度,在本专科之余加入15个月其他专科的轮训,有利于早期植入多学科诊疗的理念。不足之处则是在专科的培训时间不足够,培训要求无细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疗副院长、放射肿瘤科教学基地主任李咏梅教授如是说。"因此我们特别想探索一个结合深港两地毕业后教育优点的、与住院医师培训完美接轨的专科医生培训体系。"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2019年7月,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挂牌成立,积极开展及落实试点专科培训方案的探索与制定工作。妇产科、肿瘤科、肾内科及儿科等学科均率先启动了专培的探索。李咏梅教授告诉记者,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已制定了完善的综合临床肿瘤科专科医师培训方案。该规划参考了香港放射科医学院及英国皇家放射科医学院在肿瘤科方面的联合培训方案,融合深港两地临床肿瘤学专科医师培训规划,通过定制化的课程体系,提供综合性的非手术抗癌治疗的全面培训,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靶向、肿瘤康复、舒缓治疗等,培养综合临床肿瘤专科医师,使之达到国际专业水平。

通过培训,专科医生可以接受到国际先进的医学专科教育,为专科医生的职业道路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的专科医生认证。同时,培训计划还为专科医生提供了国际和国内动态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后续,整体项目计划还将逐步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让更多专科医师有机会通过培训,更好提升自己。

李咏梅教授介绍,专培有结构化的课程,详细的专科大纲,在住培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逐步细化、深入,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全职培训,并规划了从初阶、中阶到高阶的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结业时评定委员会需要详细检阅学员培训记录、导师定期评估、培训主管最终评估报告、以及评委小组考核面试,在高级阶段将聘请香港、海外专家作为评核官以保障达到国际标准。

在深港专培试点模式下成长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副顾问医生李济时,对专培有着更深的体会。她认为,这个培训能带来思维模式的改变,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医生。

接诊、讨论、共同决策、随访跟进,专科医生要全程参与并做好记录,在一线工作之余要把临床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细节与技能补全,阅读领域内经典的和最新的文献,并思考临床问题所衍生的科研问题。深港专培真正落实了将培训融合于实践的过程管理。

"专培过程的待遇与正式医生的待遇是一样的,这是学员能专心于工作和学习的第一保障。" 李济时医生说。

骨干培训,每年选派医生出国研修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儿童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传统的方法,射线时间长,辐射量大,对儿童患者以及手术医生都有不良影响,而且儿童患者血管入路细心脏小,也极大的增加了手术难度。

201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刘麟医生通过笔试、面试的选拔,入选了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出国(境)人才研修计划,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学习克利夫兰儿童电生理团队的特色技术:三维导航下儿童心律失常低射线射频消融治疗。

三维导航下儿童心律失常低射线射频消融治疗属于绿色电生理技术。它是利用三维电磁导航系统建模定位,使常规X射线下定位的消融术在更精准导航下定位,极大的减少了射线辐射量,提高了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实现“低害,安全,精准,高效”的效果。

回国后,刘麟医生将此技术应用到了临床上,目前已经在三维导航下完成了50余例儿童低射线射频消融术,其中平均射线量仅有5mGy,射线时间缩短到3分钟,甚至部分患儿达到了完全零射线。这中间还包括了高难度的Ebstein畸形伴室上速,希氏束旁道,低年龄组室性心动过速/室早等儿童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一例无休止室速导致心肌病重度心衰上ECMO患者,经射频消融最终得到根治,为全国首例。

这个技术在国内儿童医疗领域属于领先地位,填补了深圳市空白。深圳心律失常患儿再不用跑北上广等外地就诊。2019年第12届曼谷召开的亚太心律学会科学会议(APHRS 2019)上,刘麟医生受大会邀请分享了医院儿童射频消融经验的成果,得到了好评。

做一个医生不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更不易。医生是我国学习时间最长、学习最艰难的职业。生命所系,“做到老,学到老”。在骨干医生的培养上,深圳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不仅引进国内外顶尖团队,名师来深带教;更是启动出国研修项目,每年选派约80名医院学科带头人或骨干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进行3个月以上的进修培训,学回真本事。截止到2019年,全市共选派457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出国进修培训。

深圳建立“1+N”模拟医学教育体系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你感觉怎样?”“有什么健康问题”“对什么物品过敏”……在一个临床思维虚拟训练的大平板前,年青的医生和平板里躺着的虚拟人“对话”。根据“对话”初步判断病情,然后手指点一点“听诊器”等进行“检查”,还可以“拍”心电图、“做B超”等等,最后根据检查的结果,给出治疗、用药的意见。每一步操作是否到位、判断是否准确,电脑会给出“点评”。

穿刺是医生必备的技能,穿刺对“手法”要求比较高。戴上MR眼镜,在混合现实中,仿真人的血管清晰呈现。穿刺针放在仿真人的血管上,计算机就会提示,针进的角度对不对?会不会刺穿血管?会不会伤到神经?

心肺物理诊断、腔镜手术、纤支镜手术、血管介入手术、内窥镜手术……在各种模拟器前,像游戏打怪似的,年青的医生对着屏幕虚拟场景进行反复练习。

尸体资源缺乏,是医学教育的一大困境。在这个中心,利用现今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将高精度的三维人体数字模型与VR设备相结合,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全方位观察人体结构模型,进行任意拆解和抓取人体结构模型等操作,高新技术手段将人体解剖变得更加生动直观。

……

这不是科幻大片,这是在深圳市医学模拟培训与研究中心里,年青医生们实操的场景。

在这里,有手术室、ICU、情景模拟病房、多学科情景模拟室、高级技能室、创新实验室、灾难急救仿真区域、家居救护模拟区域、科普培训室等,配置了国际顶尖的成人综合模拟人、心肺模拟人、超级综合模拟产妇、腔内镜模拟器等高端模拟设备,就像一个高仿真的医院。

一个医学生从学校课本知识到临床实践,需要“练手”。高仿真的医用人体模型、大数据下的虚拟器官解剖、模拟真实的医疗环境……现代科技技术给了医学生全方位的模拟“练手”机会。

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医学人才茁壮成长培土浇水

在国外,医学模拟教育是医生培养医疗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作为发展高科技的城市,这种炫酷的现代化培训手段深圳自然也不能少。

深圳将医学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建设列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医疗卫生事业重大工程项目,按照“1+N”进行全市医学模拟教育体系的布局。“1”是指依托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建设的医学模拟培训与研究中心,作为全市临床技能模拟培训的公共平台和技术支撑;“N”是指市区医院建设N个规模化、差异化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作为网点。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分中心的高阶专科技能培训按照差异化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医学模拟培训与研究中心共同构成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从目前国内医学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建设现状来看,主要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为主体建设,像我市这样由地方行政部门统一顶层设计,在全市布局并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尚属首例。目前,全市已建成了14家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

除了硬件“高大上”外,深圳市医学模拟培训与研究中心还组建了包括世界模拟医学会前主席Paul Phrampus教授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师资团队。同时,建设师资库、教学案例库、标准化病人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三库一平台”,实现全市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

各中心尝试引进了国内外成熟的模拟课程,包括匹兹堡大学模拟教育师资培训(iSIM)课程、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HS)课程、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CLS)、创伤高级生命支持(ATLS)、美国家庭医师学会高级产科生命支持(ALSO)课程、产科急症进阶课程(ICOE)等,同时按照全市专科差异化布局的规划,结合医院专科特色自行开发了系列综合情景模拟课程,主题覆盖急诊医生气道管理、麻醉危机资源管理、产科急救、心脏超声、神经介入和心血管介入模拟、护理等,涵盖腔镜、内镜、介入、麻醉、妇、产、儿、口腔、中医、急危重症、护理、精神、眼科等各个专科。这些情景模拟课程在提升学员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临床团队协作能力、危机预判和早期处置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