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鲁迅文学”突然就火了,这里说的“鲁迅文学”不是指鲁迅先生真正的作品,而是大家热衷于编造各种犀利的语句并且安上“鲁迅曾经说过”的流行,甚至鲁迅作品里的一些名句也被恶搞,比如“窃书不能算偷”、“我真傻,真的”之类。
作为中国的文化名人,鲁迅先生在文学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在网络文学界俨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可能是“人红是非多”,有心人便发现鲁迅先生为厦门大学“题写”的牌匾上有错字:
这“厦门大学”4个大字,看起来好像确实不对劲:“门”字竟然少了一点,没有钩;而“学”字则少了秃宝盖,因此有人戏称,“厦门大学”应该是“厦拱大子”。可能很多人都去厦门大学参观过,看到这4个字的时候,你是否也心生过疑惑呢?
说起来,鲁迅先生和厦门大学的确有一段渊源,厦大创办于1921年,而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这段时间里,鲁迅先生在厦大任教,教授国文和国学的同时笔耕不辍,写下了足足17万字的著作。
但是,这“厦门大学”4个字却不是鲁迅特意题写的,而是后人从他的书法作品里挑选出来凑成的,这在书法界有个术语,叫“集字”。最早的集字出自《徐氏法书记》记载的“梁大同中,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赐八王”,历史非常悠久了。
那么“厦门大学”是否真写错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学”字是简化后的标准汉字,想必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也干过统一文字的事,“书同文,车同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全国人民沟通交流,如今我们使用规范统一的字体也是为了普及教育。
而鲁迅写的这4个字,明显不是楷体,而是草书,大家知道,汉字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字有多种书写形式,不拘泥于标准正楷的写法,你去看书法作品,依照现在通行的字体也能猜出一部分字;而现在通行的字体里,又能找到古代至近代书法的痕迹。
鲁迅先生拥有深厚的文学储备,自然不可能连“门”和“学”都写错,很多人对此感到大惊小怪,是因为不懂草书的奥妙之处:“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草书的字形比较简单,鲁迅生活的年代普遍使用繁体字,将复杂的字形用简单的方式写出来就是草书的特色。
试想,百年名校总会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选用教科书上正正楷楷的字体作为门面,大家当然都能看懂,但这样一来,不就失去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展现吗?字体形态不一而已,不能称为“错别字”。
大家都知道鲁迅是文学家,但鲁迅其实具备多重身份,在书法方面他也颇有造诣。我们眼中的鲁迅是严肃的文豪,而真实的鲁迅其实幽默、犀利又常常“语出惊人”,连骂人都骂得比别家有特色:“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可谓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