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2020-10-13新闻17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也是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军事将领,若论军事才华,恐怕只有秦国战神白起可以相提并论。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北部边境灭匈奴十余万主力

在赵国北部边境,李牧采取保守策略,设置官吏僚属,将税收全部用作军费。他平日注重训练士卒骑射技能,并选调士兵注意侦探敌情,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且反应迅速的边防军。每逢匈奴人入侵,他早早就得到消息,下令边境牧民全部进城堡躲避,保证财物牲畜不受任何损失。

在数年防守后,李牧认为时机已到,亲自率领部队向匈奴发起了总攻,精挑细选的15万赵军布下奇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敌军,杀死了匈奴10余万人马,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决定性胜利,“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南下,赵国北部边境得到长期安定。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南线战场屡退强秦

赵国在北线取得了辉煌胜利,在南线却损失惨重,40万主力部队全部在长平之战中被俘虏、坑杀。公元前245年,新上任的赵悼襄王逼走了功勋老将廉颇,李牧继任为大将军,在与燕国、韩国和魏国的一系列战争中频频取胜,连不可一世的秦军也被屡屡击退。

秦国看到在战场上无法取胜,便对赵国施行反间计,派人携带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使其诬告李牧谋反。昏聩的赵王果然中计,听信郭开谗言,立即召回在前线奋勇抗秦的李牧,李牧因战事紧张,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秦军。赵王与郭开心中更加生疑,干脆趁李牧不备时,将其捕获斩杀。

李牧死后,赵国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第二年,秦国老将王翦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从此灭亡。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一人大权独揽,又颇得军心民心

从个人实力上看,李牧驻守雁门关期间,拥有相当大的权力,集官吏任免权、财政税收大权于一身。此外,他还手握重兵,从反击匈奴的战争来看,可一次性调动的士兵肯定超过15万人。换句话说,李牧一旦有异心,随时可以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加上李牧平日厚待战士、爱兵如子、能与士兵打成一片,更是遭到了赵王的猜忌。

不愿解释沟通,一味埋头行动

李牧长期驻守赵国边境,远离都城与国君,许多做法是从草原地区实际出发,身处中原的赵国君臣和军民不一定理解,但李牧也从来不愿解释,导致误解不断发酵。如:在驻守边关抵御匈奴的过程中,其保存实力、养精蓄锐的保守策略,招致赵国上下对其作战勇气的极大质疑,也不进行任何解释变通。《史记》所载:“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性格倔强固执,让赵王心生芥蒂

赵王将李牧从边境召回一年后,换将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致边关连连失守。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赵王认识到李牧的重要性且有重新起用的想法,并亲自去请李牧。事情危急到如此地步,君主亲自来请,李牧还是没有收敛自己的性格,仍然闭门不出、托病拒绝。赵王对这种无视君主之举虽然一时忍让,但心中难免反感与不满。

君臣之间产生芥蒂,这就给秦国施行反间计与赵国佞臣的栽赃诬陷造成了可乘之机。再者,当赵王召回在前线奋勇抗秦的李牧,用其他将领取而代之时,李牧竟然拒绝交出兵权,这更是让赵王的旧怨一起涌上心头,最终起了杀念。

从李牧自身原因分析,为何他独力支撑赵国,反遭赵王冤杀

#先秦时代#赵王#李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