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776 年的巴伐利亚,理性主义、宗教自由和世界人权的新理想与天主教会对公共事务的巨大影响相抗衡。在大西洋彼岸,一个新国家(美国)基于此发布了独立宣言。而在巴伐利亚,法学教授亚当·魏萨普尝试讲授世俗哲学,但仍然挫折连连。
魏萨普决定通过一个秘密社团来传播他的思想,这将让教会的意识形态缺点显露无疑,他称该秘密团体称为光明会。魏萨普模仿共济会的模式,组建了其秘密社团。魏萨普在加入共济会的同时,创建了自己的并行社团,并从他们的队伍中招募成员。他使用了在罗马奴隶起义中著名领袖斯巴达克斯作为自己的代号。
早期成员组成了光明会的统治委员会。共济会成员巴伦·阿道夫·科尼格男爵是光明会成员之一,他成为了有影响力的招募者。在科尼格的帮助下,光明会迅速壮大,在共济会的几个分会中赢得了声誉,并纳入了共济会的仪式。到 1784 年,已有 600 多名成员,其中包括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政客。随着光明会的不断壮大,美国革命也获得了发展,托马斯·杰斐逊后来用魏萨普激励自己。
欧洲统治者和神职人员担心自己家乡发生类似起义,同时,光明会的存在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光明会和共济会成员都来自社会富裕精英阶层,这也意味着,他们一直与宗教和政治组织成员有往来。政府和教会的许多人认为,这两个团体决心破坏人民的宗教信仰。但这些团体并不一定反对宗教——他们只是认为宗教应该与政府分开。
尽管如此,多疑的巴伐利亚政府开始保留所谓的光明会成员的记录。伴随着光明会成员开始在地方政府和大学中担任重要职位,巴伐利亚公爵卡尔·西奥多于 1784 年颁布了法令,禁止所有的秘密团体存在。尽管公开禁止表面秘密的东西似乎很难得以执行,但在这种情况下,却奏效了。成立仅九年后,该组织解散,他们的记录被没收,魏夏普被迫流亡。
光明会解散之后,比起其短暂存在时期,名声更加臭名昭著。十年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保守派作家声称光明会幸免于难,并策划推翻了君主制。在美国,传教士吉迪亚·摩尔斯提出了类似想法,认为光明会阴谋反对政府。但是,尽管今天依然有人认为秘密组织策划了政治动荡,但没有证据表明光明会得以幸存,改头换面或转入地下。
他们短暂的存在完好记录于巴伐利亚政府的档案中、依然活跃的共济会记录里,尤其在这两项资源的交叠部分中,此后再没有任何音讯。但促使魏萨普创立光明会的思想仍在传播,成为当今许多西方政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