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朝的黜置大使,督察使,道的行军大总管,凤阁鸾台平章事,和内史分别是什么官职? 唐朝凤阁鸾台指

2020-07-21知识7

唐代凤阁鸾台具体指什么政府部门 是武则天亲政但未登基时与<;周礼>;有关,也与道教宣传的神鸟有关.她将旗帜变为紫饰金色,百官司服饰色式和佩带樯志都改换,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唐代凤阁鸾台具体指什么政府部门 是武则天亲政但未登基时与<;周礼>;有关,也与道教宣传的神鸟有关.她将旗帜变为紫饰金色,百官司服饰色式和佩带樯志都改换,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等。唐朝的官职中,什么是鸾台? 武则天即位后,许多官署名都体现了其女性色彩。如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礼部改为春官,工部改为冬官等鸾台:唐官署名。光宅元年(684),由门下省改置。神龙元年(705)复原名。【鸾台】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鸾”。O指仙女居处。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人禁城。凤阁:光宅元年(684年)由中书省改置,神龙元年(705年)复原名。凤阁的最高长官称内史(即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唐初中书令为正三品,大历中(766年-779年)升至正二品,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三省之中: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故而凤阁的权力很大,但到了唐肃宗后,渐以中书令为大将荣衔,并不预政事,取而代之成为宰相的是“同平章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名臣狄仁杰、张柬之就曾担任此官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的国家机关,总揽全国军民事务。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为“宰相”之职,《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有封驳之权(退回诏令)。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宰相”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机构下设置了一个“政事堂”(后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用于方便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遂后世臣子都不敢居其职,于是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实际的长官)在此综理全国政事。随后“政事堂”也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高议事机构,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当然历代帝王都不会让相权完全的。“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 是什么意思?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意思是不经过 中书门下,怎么好意思叫”敕”呢?出自 唐朝 刘炜之的名言。背景是武则天改 中书省 为“凤阁”,改门下省为“鸾台”。在镇圌压了徐敬业的反武氏起圌义之后,。“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 是什么意思?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原文是“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意思是不经过中书门下,怎么好意思叫”敕”呢这件事发生在唐朝则天皇后称制的垂拱三年(基督纪元687年,唐朝则天用事以来频繁更改年号。

#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元朝#武则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