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滩,既要做艺术的码头,也要做艺术的源头。
10月8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吴小姐从杭州赶来,她的手机备忘录里列了一串上海“打卡”点,排在首位的是外滩。
吴小姐几年前毕业于上海某院校,外滩对她而言并不陌生。这一次,让她直奔而来的,是正在外滩沿线美术馆展出的两幅世界名画:莫奈的《日出·印象》和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就在上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和“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先后在外滩的Bund One Art Museum和久事美术馆开展。
两幅世界“顶流”名画真迹,不约而同地来到外滩展出,在外滩汇流的“巧合”背后,也是近年来外滩打造人文艺术新高地的一个必然。
世界“顶流”艺术品真迹纷纷青睐上海外滩
《日出·印象》
9月15日,莫奈的《日出·印象》在中山东一路1号的Bund One Art Museum亮相;紧随其后,9月25日,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在中山东一路27号的久事美术馆揭开面纱。
家在法国南部的观众马丁,在上海工作多年。这是他与《日出·印象》的第二次见面。几年前,马丁在巴黎出差时,曾专门去巴黎的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去看《日出·印象》。
法国艺术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创作于1872年,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绘画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和数量颇多的莫奈的睡莲相比,《日出·印象》仅此一件,也更显珍贵。也因此,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很少出借这件“镇馆之宝”。人们如果要看到这幅名作,就要和马丁一样专程前往马摩丹莫奈博物馆。
但这一次,它漂洋过海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外滩。这也是这幅画作问世近150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
“之所以能来到上海,不仅是因为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因为疫情关闭,这幅画有了出借的空档可能。而最终能让馆方点头让这幅画来到上海的是,展出场地Bund One Art Museum符合展出世界顶级艺术品的条件。这是非常关键的前提。”展览的策展方、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告诉记者。
在此之前,2014年,天协文化曾在上海的K11举办过一场莫奈展。显然,借商场的场地办展,和如今展出的专业级别展馆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谢定伟解释:“无论温度、湿度,还是安保条件,都必须达到国际通行的标准。尤其是《日出·印象》这种级别的展品,馆方有更严格的要求。”谢定伟透露,明年还将和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合作,在Bund One Art Museum举办“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的展览。
Bund One Art Museum,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之所以“入驻”外滩,在办展经验丰富的谢定伟看来,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滩在上海的地理意义。“外滩是上海中西文化融汇的地标,在这里办国际性展览,契合度不言而喻。”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中方策展人马真正。“在外滩百年建筑群中展示西方大师的作品具有天然契合度。外滩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风风雨雨,以及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尤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外滩及这些大楼可以说是最好的平台与载体。”联合策展人莫滕·宗达格则说:“我们喜欢外滩,因为外滩代表了上海。”
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呐喊》是当今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之一。2012年,爱德华·蒙克绘制的其中一幅《呐喊》,曾创下1.199亿美元的拍卖天价,在当时成为世界最贵画作。在久事美术馆展出的蒙克唯一手工上色版的石版画《呐喊》,也是《呐喊》主题作品在本世纪首次来访中国。
创作于1895年的这幅石版画《呐喊》,被展陈于久事美术馆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疫情期间,除了全场限流外,这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限流”,以防止人群在这个区域集聚。也足见观众对它的关注。
两个大展一前一后入驻外滩,也掀起了一股外滩观展的热度。数据显示,国庆8天长假,“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每天限流1000人次,踊跃前来的观众已经接近8000上限;同样,“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也接近上万人次的限流上限。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两个展览的催化下,去外滩看展览成为沪上新风尚,外滩也在事实上成为了继西岸之后又一个集中性的城市“艺术长廊”。
深层次“唤醒”外滩人文,在艺术欣赏中阅读建筑、感悟历史
“在短短800米不到的距离,就能到两个美术馆看到至少两幅世界顶级名作真迹。这有点不可思议。”马丁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马丁口中的“800米不到”,指的是中山东一路1号和中山东一路27号之间的距离。这段外滩,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北京东路,几乎是外滩万国建筑群的核心区域。
而在整个外滩区域,有16栋优秀历史建筑由久事集团负责管理,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如何真正深层次“唤醒”外滩人文,让历史建筑为大众所用?近年来,久事集团启动了城市更新的探索——
2018年9月30日,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前身是怡和洋行办公楼的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展馆率先开馆。
2019年3月,位于中山东一路18号的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揭幕。这座原麦加利银行大楼的二楼主要展出沪上著名海派美术家的个人优秀作品。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的久事国际艺术中心正式开放,并迎来首展“世世太平——齐白石精品大展”。
此次,“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的展出场馆,就位于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内。除了专为展览设置的美术书店和展览空间外,这幢大楼未来还计划引入国际知名的艺术机构、拍卖行、艺术餐厅等业态。
包括中山东一路1号、18号、27号在内,再加上位于北京东路230号的久事艺术沙龙,一个集中在外滩核心区域的美术馆群落已经形成。
“让广大市民走进外滩优秀历史建筑,在艺术欣赏中阅读建筑、感悟历史,为外滩注入新的人文活力。”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久事美术馆馆长孙冬琳说。
外滩,既要做中外优秀艺术的码头,更要做海派艺术的源头
展览风景线成为“唤醒”外滩的又一种打开方式。但光是展示,对外滩来说,远远不够。一个合格的“艺术长廊”,既是中外优秀艺术展示的“码头”,更是艺术创作的“源头”。
就在“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开展前不久,“2020浦江两岸风景展”在上海久事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以黄浦江45公里滨水岸线为表现对象,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展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新时代风貌。
久事美术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筹划此次展览。艺术委员会专家经过研究和考察后,组织艺术家前往杨浦滨江、北外滩、外滩、徐汇滨江、浦东滨江等区域多次写生。经过创作、评审、策展、出版等环节,84幅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既有方世聪、陈燮君、陈逸鸣、姜建忠等名家的手笔,也有中青年画家的佳作。艺术家们用画笔表达新时代的浦江风景,以美术创作传承海派的悠久文脉。
方世聪 《曙光·上海》布面油画 70×110cm 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教授表示:“上海的城市历史发展始终和黄浦江联系在一起,浦江两岸的风情记录着上海城市文明的历史,也寄托着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品质。”
展览现场,除了画作,透过久事美术馆面向外滩的窗户,还可一览浦江对岸陆家嘴的风景,直观地感受到新旧建筑的对比,感悟上海的历史变迁。
这也是久事美术馆“上海主题创作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2018年的“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展”、2019年的“世纪经典 匠心营造——上海历史建筑风景油画展”。
“在外滩展示外滩,通过组织艺术创作、举办艺术展览的形式,积极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孙冬琳告诉记者,“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希望中外优秀艺术家能在外滩找到他们的展示平台和创作平台。这是我们想做的海派文化。”
因为外滩的独特地理意义,这一条“艺术长廊”全新焕发的魅力,对海派文化的意义不止于单纯的叠加。
本月15日,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将开幕,上海将进一步成为全球艺术界人士的焦点。外滩这条全新的“艺术长廊”的崛起,也为上海注入更多的艺术热度。“为什么顶级艺术品纷纷青睐上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对全球都越来越有吸引力,尤其是疫情下的中国成为一块安全绿洲,这种吸引力愈加扩大。”孙冬琳说,“对上海的美术馆来说,有了更多引进顶级艺术品展陈的底气。这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也是时代赋予外滩的真正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