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很少有战争是因为纯粹的“情绪”,而小国之间的战争,“背景”就更加深厚了,往往有大国在背后“下棋”。就在最近,敏感的南高加索地区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大战一触即发,引发美俄两国齐发声。
据观察者网9月28日的报道,为了争夺有争议的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周日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报道称“积怨已久”的两国武装部队在战斗的初始阶段,就“立刻”投入了陆空军和机械化部队,“激烈的冲突持续了一整天”。就在两国“交战”的当天,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7日的报道,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已经表示,该国政府因为纳卡地区的事态,而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和全国动员”。
帕希尼扬在脸书上呼吁所有现役、退役人员,“前往所在地区的军事委员会报道”,相对应的,阿塞拜疆目前也宣布国家进入了“战时状态”,“并在全国实行戒严”。就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军方公布的视频来看,冲突中双方均动用大量的装甲武器,特别是阿塞拜疆派出了一支装甲纵队向纳卡地区进发,结果遭到了亚美尼亚陆军的顽强阻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装甲车被摧毁,而阿塞拜疆的空军也摧毁了亚美尼亚部分防空系统。
尽管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全球声名不显,甚至很多人连这两个国家具体在哪个位置都搞不清楚,但两国之间的战争,却立即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了美俄两国的关注。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7日的报道,普京总统对亚阿两国的大规模武装冲突表示“严重关切”;英国路透社也在同日报道称,特朗普总统对记者表示,美国“正在密切关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我们将看看是否可以阻止他们”。
为什么亚阿两国之间的冲突,会在第一时间就引起超级大国美国与战斗民族的关注?从表面上看,亚阿两国这次的武装冲突,直接原因是为了争夺纳卡地区,因为涉及到主权争议和民族情绪,所以双方都“失控”了,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率先发起军事进攻”,最终酿成了9月27日的这场大规模武装冲突。但事实上,纳卡地区的局势之所以变得如此严峻,却和诸多媒体都没有提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有关。
据俄罗斯《独立报》2014年9月22日的报道,当月20日,阿塞拜疆向欧洲输入天然气的管道项目正式开工,时任阿国总统的阿利耶夫指出,这一能源工程将对“许多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欧洲对这一项目极为重视,将其视为实现欧洲能源来源多元化的“能源丝绸之路”,早在2011年就将其纳入了“南部走廊”计划,指望通过这一项目,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欧洲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
俄罗斯为了继续对欧洲打能源牌,明明自己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却还以欧洲国家的价格,向阿塞拜疆购买天然气,宁可赔本,也要死死勒住套在欧洲脖子上的能源绞索。从这可以看出,阿塞拜疆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能源管道项目,对于莫斯科的“欧洲战略”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正因如此,俄罗斯虽然表面上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争端中“保持中立”,事实上却是暗地里支持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关系很差。
但阿塞拜疆-欧洲的天然气项目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其管道距离与亚美尼亚有主权争议的纳卡地区很近,毫无疑问,如果纳卡地区发生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欧洲的能源危机就有可能爆发。这也是为什么亚阿两国发生冲突之后,欧盟巨头之一的法国就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第一时间与两国领导人通话,要求他们“停止在纳卡地区的军事行动”。很明显,亚阿战争爆发对于欧洲的长远能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那么这一局面对谁最有利呢?很显然是俄罗斯。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因为著名异见人士纳瓦利内中毒事件,与欧洲特别是德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德国要求普京就此事进行调查,并给一个说法,否则就终止两国已经推进多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已经陷入停顿,俄罗斯施工船也被迫从德国返回加里宁格勒州的港口。现如今欧洲从阿塞拜疆进口天然气的管道项目陷入危机之中,德国还敢废“北溪-2”号?
加上亚美尼亚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俄军在该国就有驻军和军事基地,甚至“破天荒”地将猴版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出售给亚美尼亚,要让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制造一点紧张气氛,那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阿塞拜疆在美国、土耳其的支持下,向亚美尼亚武装控制的纳卡地区发起进攻,美国可以通过此举,迫使欧洲做出选择,要么是倒向俄罗斯恢复“北溪-2”号项目,要么从加大从美国进口能源。
欧洲将被迫在美俄之间进行选择,华盛顿此举使得欧洲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要么是莫斯科,要么是华盛顿,欧洲只能选一个。美国自信,欧洲最终还是会倒向自己,因为美国可以向欧洲提供足够的天然气、石油,也能支持阿塞拜疆拿下纳卡地区,打通阿塞拜疆与欧洲的能源通道,代价就是欧洲将在安全、能源上全面依赖美国,再也不能借俄罗斯来争取自己的“自由”。另外,如果美国真的整合了欧洲,中国也将陷入“重重包围”,这就是美国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