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报道 (文/高爽)
腿脚麻利、言语清晰,记者在辽宁省东港市见到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汤继润时,看不出他是一位已91岁高龄的老人。
听人讲话时,老人会习惯性地向前探身,右手搭在右耳上,“我这左耳朵在朝鲜战场上受过伤,听不见了”。老人一句话,将人拉回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峥嵘岁月。
“敌机像苍蝇一样漫天乱飞”
1950年10月,汤继润随部队入朝作战。“我们进入朝鲜后就南下迎战,一路上看到很多流离失所的难民,路上人、车拥堵在一起,部队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汤继润至今还记得,由于道路不通,有时部队只能在尚未收割农田间的小道上行走。
“和美军部队正式接触前,就常常看到敌机像苍蝇一样漫天乱飞,最多的一次,有上百架飞机从我头顶飞过。”汤继润说。
抗美援朝战争的五次大战役汤继润都参加过。除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恶劣的天气也给作战带来极大困难。“1951年春节,我们驻扎在朝鲜一个叫九安里的村庄。”汤继润回忆,那年冬天特别寒冷,志愿军战士无法在坚硬的土壤中开挖“猫耳洞”,只能在厚厚的积雪中掏出孔洞,躲避其中。
“可我们最终还是暴露了。敌人发现我们的行踪后,不仅用飞机狂轰滥炸,还从飞机尾部抛洒出一些气体,战士们闻到那刺鼻的味道后都咳嗽不止。”说到这里,汤继润抬起胳膊,“你看我的皮肤,几十年间总是瘙痒,也是因为那时候毒气留下的病根。”
“要不是战友负责,活不到今天”
1951年7月,汤继润所在部队在砥平里地区作战。“我方的炮数量比较少,说是射程8000米,实际操作中只能达到5000米左右。为了击中目标并节省炮弹,每次战斗时,我们只能冒险向前。”
一次进入阵地后,汤继润和其他战友一起等待作战命令。可就在这时,敌机发现了他们,立即对阵地进行轰炸。“敌人的炮火很密集,一直炸到看不见地面上有人活动为止。”汤继润所在阵地遭到敌人毁灭性打击,也是在这次战役中,久经沙场的汤继润负伤。
轰炸过后,汤继润所在连队的文书、司号员、担架员、卫生员四人负责清理战场,他们一边搜索并转移伤员,一边就地掩埋牺牲的战友。
“我们连队的司号员对文书大喊:‘这里有情况,有双脚露在外面。’文书问:‘人是不是已经牺牲了,牺牲了的话,你就再挖上几锹土,把他埋上吧。’司号员忙报告说这双脚还在动弹。听到这话,其他三人忙聚拢过来,手忙脚乱地将人挖出。”汤继润说。
而这个被土掩埋只露出两只脚的志愿军战士,正是汤继润。
“战友们将我挖出后,对我进行了简单包扎。可由于我的头部被弹片击中,不省人事,大家紧急拦住一部朝鲜人民军的吉普车,将我送到平壤北部的第八后方陆军医院医治。”汤继润说。
那次战役以后,汤继润失去了左耳听力和左眼视力。“相比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我幸运太多;要不是清扫战场时,战友们认真负责,我也活不到今天。”说到这里,汤继润潸然泪下。
“没有浴血奋战哪有家国太平”
汤继润苏醒的第二天,医院遭到美军轰炸。随后,他被转回国内养伤。
“那块打进我脑袋、差点要了我命的弹片是1954年在上海取出的。”1955年,汤继润从上海转业返回丹东,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忙碌工作之余,他总是找机会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我心中,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保家卫国’四个字。打仗时,平壤那么大一座城市连一栋完整的楼都看不到;行军到山区时,我看见两座山之间仅有的一户人家都被美军飞机炸了。战争如此残酷,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哪有家国太平?”
离休后,汤继润经常到社区学校义务演讲,为社区居民、学校师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革命先烈的故事。“很多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当时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
“我有一个宝贝,是一个笔记本。”汤继润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很多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名字。“这些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写点东西,回忆战场上发生的事。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宣传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
除了义务讲课,汤继润还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今年2月4日,汤继润拿出一万元积蓄捐赠给社区,用于疫情防控。
人物简介:汤继润,1929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东沟县(现辽宁省东港市),194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参加过辽沈战役、海南岛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转业后回到丹东从事教育工作,1989年9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