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2020-10-12新闻4

1950年12月27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打响临津江战斗之前,三四七团十连连长魏家余,奉命来到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四四六团一营,向这支兄弟部队汇报十连的渡江情况,以便协同作战。

在魏家余与一营教导员见面后,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当这位教导员问清楚魏家余的姓名之后,好像有点觉得意外,紧接着就问道:“魏同志,请问一下你老家是在……”

“江苏淮阴。”魏家余不假思索地答道。

“哦?”教导员脸上的表情有点奇怪,紧接着又问道,“具体是哪个地方呢?”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报告教导员,我是淮阴魏家庄人,您知道这个地方?”

“我……我知道……”

教导员似乎有话要说,但很快又换了个话题:“我们稍后再谈这些,毕竟工作要紧,还先请你介绍一下你连渡江的具体情况吧!”

魏家余连连点头,接着就详细解答了教导员所提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谈完了,教导员紧握着魏家余的手说道:“接下来我们营还有很多工作必须马上安排,不知道家余同志明天下午三点左右有没有时间,我们再谈一些事呢?”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如果没有临时任务,我一定准时赶到!”

虽然魏家余不好意思问有什么事要谈,但次日下午,他果然再次赶来与教导员见面。

让魏家余更意外的是,这一次教导员完全不跟他谈工作了,而是紧切地拉着自己的手,仔细询问魏家余老家的一些情况,包括家里有几口人、父母和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等等。

魏家余一一作答,可教导员听着听着,竟流起眼泪来,整个很脸上泪光闪闪,这实在让魏家余惊愕不已。

突然,教导员站起身来,离开座位,走到魏家余面前,紧握住他的双手,用非常激动的语气说道:“哥哇,我是家盛!我是你亲弟弟啊!”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这句话实在来得太突然了,魏家余顿时如遭电击,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啊?你是小盛?!”魏家余回过神来,紧盯着这个自称是他弟弟的人,终于从他的脸上依稀找回当年关于弟弟的一些记忆,热泪在一瞬间夺眶而出,“没错!你真的是小盛,我的好弟弟!这么多年,你……你去哪里了……”

这对亲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声痛哭起来。通讯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急忙忙跑过来,看到眼前的景象,更加莫名其妙了。

“没事,小杨,你下去吧,这是我哥。”魏家盛擦了擦眼泪,让通讯员走了。

“13年了!我的弟弟,我们一别已经整整13年了!”魏家余仍激动不已。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是啊,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成想能在这里跟你重新聚首!”

接下来,兄弟俩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诉说起别后各自的情况。

家余、家盛兄弟俩分别出生于1925年和1926年,由于家境贫寒,父母终日在田间劳作,仍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魏家余懂事早,长兄如父,小小年纪就肩负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

可到了1937年,淮阴一带战火连天,又遇到多年不遇的水灾和严重的匪患,他们一家人在外出逃难时不幸失散了。

巧合的是,兄弟俩失散后都因为种种机缘参加了红军。虽然当时他们分别只有12和11岁,个头还没有一支步枪高,却都成了“红小鬼”。这可以说是不幸之大幸了。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只不过,兄弟俩不在同一支红军部队,而且各自成长的经历也大不相同。

哥哥魏家余从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连长,而是弟弟魏家盛曾在延安抗日大学学习过,已经是一名营级干部。

职位虽有别,兄弟俩的感情却无比深厚。他们在临津江战斗即将打响前的这个下午,畅叙别后之情,感叹世事难料。

军营中条件有限,魏家盛拿出仅有的两听美国食品罐头,算是对兄弟俩阔别13年后重逢的庆祝。

不过,二人各有军务在身,无法尽兴畅谈,只能在相聚两小时后匆匆洒泪而别。

两名志愿军干部见面,问姓名才知是亲兄弟,已失散整整13年!

由于他们分属不同的部队,因此在这次短暂一聚后,双方没能在朝鲜再次见面。

让人欣慰的是,兄弟俩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不但都在朝鲜战场上幸存了下来,而且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第五次战役的一次战斗中,哥哥魏家余身受重伤,被部队送回国内治疗,后来带着满身伤痕和累累战功转业到辽宁北镇,在地方上工作。

弟弟魏家盛则始终没有离开部队,一直晋升到正师职。

1987年,已离职休养三年的魏家盛,为了见哥哥一面,特意前往辽宁北镇。这也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重逢之后的第二次相聚,两人已分别是62岁和61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