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2020-10-12新闻6

自从晋朝政府避居江左之后,中国北方便一直处于多个政权的战争之中。虽然在前秦时期苻坚曾经统一了中国北方,但是其对于治下的多民族缺乏管理,导致内部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并在淝水之战之后迅速分崩离析。

在前秦灭亡之后的乱世中,北魏政权得以快速崛起,其早起的几任君主都有着不俗的军事能力,这帮助他们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而且其汉化的政治改革也让其朝中的权力结构变得更加稳定,这让北魏逐渐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并在拓跋焘统治期间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霸业。

不过在拓跋焘在位后期,北魏政权却出现了剧烈的动荡,当时担任监国的太子拓跋晃与其亲信和拓跋焘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险些酿成政变。随后拓跋焘便处理了拓跋晃及其亲随,才让北魏归于平静。而在这场政变之后,暴露的问题其实远不止皇权与太子权力之间的冲突,其还隐含着更多的权力较量。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子监国与皇权分立

太子监国作为中国政治的常见措施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被记载下来,而这种制度之所以在北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除了要确立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以此来代替之前的部落首领推举制度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更为有利。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设立太子监国制度的拓跋嗣

在前秦灭亡之后,中国北方迅速兴起了许多政权,而北魏想要在当时立足的话,就必须要经常发起战争,而当时北魏的统治者也承担着军事首领的职责,这就要求他们在外出的时候必须有人镇守都城,完成日常行政工作,那么太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在拓跋焘在位期间,这样的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拓跋焘作为北魏早期最优秀的统治者,其在登基之后平定了北方的大多数敌对政权,北魏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自然不需要屡屡出征,而是可以长期留守京城,这样以来太子监国的必要性就下降了。不过其依然给予了拓跋晃很大的权力,这就导致东宫一党势力迅速膨胀,这对于皇权是很大的威胁,这种最高权力的分裂让太子下面的官员有了更大的野心,也最终酿成了正平之变。寒门与世家之间的冲突

正平之变发生的时候,太子拓跋晃并不是直接的发起者,而是其两位宠臣仇尼道盛和任平城发起的叛乱。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拓跋晃的东宫大臣和当时当政的拓跋焘或者说其重用的大臣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寒门和士族之间的矛盾。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拓跋晃宠臣仇尼道盛

在北魏早期的政治架构中,以崔浩为首的汉人官员占据了朝中的重要位置,当时这些汉族官员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门第观念。这既因为这些名门之后大多从小就接触了更加良好的教育,也因为北魏需要这些士族来帮助自己统治各地的汉人。

不过这样的政治氛围让汉人中的寒门子弟很难跻身高层,他们既然在朝中无法得到晋升的机会,便只能投身拓跋晃,希望能够得到太子的亲信,从而在之后一朝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发起叛乱的两人便都是出身于寒门,他们对于士族人士的嫉恨也是太子一党与执政帝党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鲜卑贵族与汉人的冲突

在汉人内部士族与寒门冲突日渐加深的同时,北魏一朝的鲜卑贵族与汉人高官之间也逐渐产生了矛盾,这一点在崔浩的国史案件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北魏重臣崔浩

崔浩作为北魏最重要的文人官僚,得到了编修北魏国史的任务,其在编史的时候对于北魏早期皇族内部荒淫的行为以及之前不光彩的经历进行了直接的叙述,缺乏"应有的"修饰,这引起了北魏鲜卑贵族的不满,最终崔浩及其姻亲也因为此事被大量处死,这引发了北魏政坛的剧烈震动。

虽然崔浩在国史编修中出现的问题是其死亡的直接诱因,但是这也暴露出了鲜卑贵族对于汉人掌握话语权增重的不满,其也是通过处死崔浩一事来重新确立鲜卑在北魏政权中的更高地位。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魏书》书影

而在拓跋晃监国的时候,其就和崔浩等汉人官员不和,而其背后代表的很有可能是鲜卑贵族的利益。在《魏书》中对于拓跋晃和崔浩的争执有以下记载:初,崔浩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家为郡守。恭宗谓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选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今可先补前召外任郡县,以新召者代为郎吏。又,守令宰民,宜使更事者。"浩固争而遣之。

此时的拓跋焘为了政局的稳定,并不能出面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因此拓跋晃便成为了与汉族官员对立的鲜卑贵族的化身,对于拓跋晃的处理在稳定皇权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汉族士人的支持,而这也很有可能是拓跋焘消弭矛盾的做法。

北魏正平之变,显示了北魏早期的哪些问题,对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以北魏恭宗拓跋晃为原型,雕刻的佛像

北魏在建立之后便迅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拓跋珪以及拓跋焘等出色军事领袖的带领下,北魏军队迅速击败了周边各政权,成为了北方最大的政权。不过当时北魏的行政结构还未稳定下来,除了都城平城以及周边地区,北魏的周边地区更多的还要依靠当地汉人士族领袖来进行管理,这就让北魏统治者不得不重用这些士族人士。

而他们在掌权的同时,和鲜卑贵族以及汉族寒门人士之间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皇帝拓跋焘对于崔浩等士族官僚的重用引起了寒门士人以及鲜卑重臣的不满。他们中的不少人开始投靠向监国的拓跋晃,而拓跋晃与崔浩等人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拓跋晃与汉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变为和拓跋焘统治集团之间的对立,而太子监国制度的存在也让他有了与拓跋焘对抗的资本,最终导致了正平之变的出现。虽然拓跋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隐藏在其后的政治矛盾却没有最终解决,这又一次引发了之后北魏政坛的剧烈动荡。

参考文献:

【1】《魏书·宗爱传》

【2】《魏书·崔浩传》

【3】《资治通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