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确认坏账直接抵消法如何做账 坏账准备的计提,确认,转回会计分录分别是什么???

2020-07-21知识17

如何透彻学习企业报表合并?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注册会计师之路,更多「注册会计师」讨论欢迎关注。学习注会时,对长期股权投资…坏账损失核算中的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有何区别? 直接转销法是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并计入 当期损益,同时提取坏账准备,待确认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冲销相应的应收款项。直接转销法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的联系,使得收入和与之相关的坏账损失不相配比,会导致各期收益不实;备抵法是将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计入当期损益,避免企业虚增利润。直接转销法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金额中隐含了可能发生的坏账,这一程度上夸大了企业资产,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而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款项是按扣除坏账以后的可望收回的净额列示,能够避免虚增资产,较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有什么区别 依据单位的有关规定处理,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现代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的核算与管理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规定企业可以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在。计提和确认坏账准备时的会计分录要怎么做啊?谢谢! 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有关坏账准备的分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请帮我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会计分录 直接转销法企业不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时,借:管理费用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提取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准备的计提,确认,转回会计分录分别是什么??? 1、坏账准备的计提的2113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5261 贷:坏账准备;2、确认4102坏账准备的会1653计分录: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3、转回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扩展资料:坏账准备是企业对预计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预付款项所提取的坏账准备金。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债务单位财务情况及相关信息,合理估计,提出目录和提取比例经企业董事会批准执行。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账务处理如下:1.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1)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2)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收到已转销为坏账的应收账款20万元,存入银行,要怎么做会计分录 收到已转销为坏账的应收账款20万元,存入银行。收回已转销的坏账要做两个分录:借:应收账款-xx单位 20万贷:坏账准备 20万借:银行存款 20 万贷:应收账款-xx单位 20万从分录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坏账准备增加,因此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即可能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的坏账。所谓坏账,是指不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一般认为如果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以其剩余财产、遗产抵偿后仍然不能够收回的部分;欠账时间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都可以确认为坏账。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平时并不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而只是到坏账实际发生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已取消这种核算方法)。扩展资料: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预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可将本科目设为1122 应收保费科目,并按照投保人进行明细核算。企业(金融)应收的手续费和佣金,可将本科目改为“1124 应收手续费及佣金”科目,并按照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不包括各种非经营。冲减坏账准备和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各是什么意思? 坏账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平时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时,则需核销应收账款,将该笔应收账款从坏账准备里互抵,即做坏账准备计提的反方向(也即冲减)如果已经确定了坏账并核销的应收账款又能收回时,则用核销时的相反分录。坏账准备会计分录 会计中坏账准备属于资产备抵科目,为资产备抵账户。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

#坏账准备#坏账#银行#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管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