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拉木伦河构造 区域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

2020-07-21知识9

辽河的主要支流 老哈河,是西辽河上源,古代称之为乌候秦水,蒙古语称之为“老哈木伦”,“老哈”来自于契丹语,是“铁”的意思。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海拔1490米的光头山,向东北流入。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研究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不同构造体制的交汇部位;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研究区处于东西向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新华夏系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根据地壳岩石物质组成的不同及构造演化过程的差异,研究区可以划分为如下不同的构造单元:在中生代以前,以化德-赤峰-开原大断裂为界,研究区分属于南、北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按照传统的槽、台观点,南部属于华北地台北部的内蒙古地轴(内蒙古隆起)的北部(Ⅰ1),其南侧为丰宁-隆化-黑里河深断裂;北部则属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的东段(Ⅱ1),其北侧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为界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相邻(图1-1)。按照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区北部在古生代则属于华北板块的北部大陆边缘。图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中生代以前)中生代开始,研究区转受滨太平洋构造体制制约,成为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主要观点 (一)认为索伦山和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相连,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闭合于中晚二叠世。板块活动是由北向南推进的,但有不同意见西拉木伦河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约120km,沿着这条河存在着一条相当规模的深大断裂,在河的北部杏树洼、柯单山、五道石门、黄梁岗、二八地、天山、九井子一带发育一条NEE向断续延伸180km的蛇绿岩带。黄汲清等(1980)、王鸿祯(1982)、李春昱、王荃(1983),根据断裂两边晚古生代地层的明显差异和区域地层的发育状况把西拉木伦河视作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相碰撞的缝合线。李春昱等(1983)把西拉木伦河与其西的二连浩特、索伦山北侧、蒙古南缘至东准噶尔的克拉美丽山一线认作是一条晚古生代晚期的板块缝合线,并把甘肃北山南缘和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二叠纪洋壳残块作为华夏古陆和安加拉古陆碰撞以及其间古海洋盆地最后封闭的遗迹,还把这次碰撞当作形成现今亚洲大陆构造轮廓的基础。同时,胡骁(1983)、唐克东(1992)基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华北板块北缘温都尔庙地区发现的蓝片岩,也将其解释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碰撞造山的标志,据此也将温都尔庙—白乃庙一线归于两大板块缝合线位置。樊志勇(1996)、王玉净等(1997)在。区域大地构造单元 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处内蒙古中部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不同的地质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李春昱等(1984)和王荃(1986)认为,沿索伦山—西拉木伦河一线存在一晚古生代缝合线,其北为西伯利亚古板块,其南为中朝古板块;而何国琦等(1983)将西拉木伦河的五道石门、林西二八地及克旗柯单山等地的蛇绿岩确认为早古生代蛇绿岩。曹从周等(1986)认为内蒙古索伦山-贺根山蛇绿岩代表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缝合带。邵济安(1991)采用“对接带”的概念,将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板块的终结碰撞带确定在索伦山—贺根山一线,对接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任纪舜(1999)认为本区属天山-兴安造山系东段的蒙古-兴安造山带,其北部则为南蒙古-兴安造山带,他认为锡林浩特、东乌旗、白乃庙(更广的范围内还包括喜桂图、额尔古纳、准噶尔等)等微陆块是强烈卷入造山带的古中华陆块群。张福勤(2001)认为兴蒙造山带实质代表早前寒武纪中蒙古微大陆和华北大陆之间的前中生代增生构造带,而不是西伯利亚和中朝古陆之间构造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如图2-1所示。主体属于。

#韧性断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