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句的上半句是什么? “投之亡2113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句话5261出自《孙子4102?九地》也被解释成置之死地而后生;1653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语资料 【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注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释义】道家,兵家哲学。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或决策【结构】复句式【相近词】背水一战,绝地逢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破釜沉舟【感情色彩】褒义词【英文翻译】The deathtrap of buy is born after that
有关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历史成语是什么 【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求历史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型事例 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就是个好例子秦末,反秦名将项羽率领楚地义军歼灭秦军章邯、王离主力的重大作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击杀楚地反秦武装首领项梁后,率兵20万渡河(黄河),配合由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急调至河北的秦将王离击赵,攻破邯郸(今属河北)。赵地反秦武装首领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王离军20万人围困。章邯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道路)至河,供应王离军粮秣。赵将陈余收集常山(郡治东垣,今石家庄东)之兵数万人,屯于巨鹿北,自度兵少,不敢出战。王离猛攻巨鹿,城中日趋危急。赵遣使求救于楚、齐、魏、燕等反秦武装。后九月,楚怀王以原项梁幕僚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5万人救赵。三年十月,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宋义屯兵46日不进,欲坐观秦赵相斗。十一月,项羽斩宋义。怀王乃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十二月,因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馀不得已,遣5000人出战,全部阵亡。齐将田都、燕将臧荼、赵将张敖等救赵诸军皆驻扎在陈余军垒旁,不敢再战。项羽遣英布、蒲将军以2万兵渡河,断绝秦军甬道。英、蒲二将初战得胜后,项羽率全部楚军渡过漳水,令。
壮士断腕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什么意思 壮士2113断腕【释义】:指勇士手腕被5261蝮蛇咬伤,就立4102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1653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出处】: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置之死地而后生【出处】:道家,兵家哲学。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壮士断腕 置之死地而后生【释义】:指做事当机立断,下定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而后生举个例子
孙子兵法里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是什么意思啊!求解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处:出自先秦 孙武 的《孙子·九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下句是什么? “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2113下一句。意思是:原指5261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4102退却、只有1653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置于死地而后生”绝非只是大义凛然的勇气,也不只是单凭对生活得一腔热情,它是一种生的智慧,它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明白自我所处的位置,并对自我有种坚定的信念,懂得在救赎的过程中需要忍耐,需要恒久的毅力。出处:春秋 孙武《孙子·九地》原文: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翻译:到了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说明背水作战、死里求生的道理。扩展资料典故: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参考资料:-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