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苟子认为人性本恶落脚点是 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本善,为何二者思想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2020-10-12知识17

荀子说人性本恶,有他的原话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2113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5261子。荀子名况,字卿4102,战国时期赵国人,比1653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苟子认为人性本恶落脚点是 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本善,为何二者思想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墨子 是荀子,楼上有人认为他是法家的,大概是因为荀子教了两个个好学生吧(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学说最好的实践者之一—李斯)。不过法家学说的一些思想虽然继承了荀子的。

苟子认为人性本恶落脚点是 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本善,为何二者思想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你认为人性是善是恶?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苟子认为人性本恶。我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终究都是先贤们提出来的。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得出来的。至今尚无定论,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我觉得分析他们论述都有道理。我始终觉得人性之善、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本性既有善的因素,又有恶的因素。因为,三字经的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的本善,是因后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不同而让本性的善渐行渐远。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天性缺点而为之则是君子,君子再注重修养则把持住本性的恶则为圣人。所以,人性的善恶不应该一概而论。有的人天性善良,一生不做恶事则为善良,而有的人天性本恶,多做恶事,虽经过教育,仍难改其恶劣的本性,就难以成为善良之人。所以,善、恶与遗传有关,与个性有关,更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有关!

苟子认为人性本恶落脚点是 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本善,为何二者思想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墨子 是荀子,楼上有人认为他是法家的,大概是因为荀子教了两个个好学生吧(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学说最好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35316537的实践者之一—李斯)。不过法家学说的一些思想虽然继承了荀子的理论,但核心宗旨是不同的,在这里不在赘述。说荀子提出“人性本恶”其实是断章取义,全文是:人性本恶,其善伪也(这里的伪不能当做假来讲,应取其拆解字义“人为”)。这个理论其实是对儒家思想人性部分的一个二元论,荀子认为人一生出来是恶的,但这不是全部的人性而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为先天部分,而后天部分也就是善的部分是需要通过“人为”也就是人的努力去获得,那些人性中善良的部分并并不是孟子所谓的人皆有之,而孟子所提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是需要通过礼仪和教化去学习的,绝非生而有之。总的来说这种人性二元化的思想是荀子之儒有别于孔孟之儒的地方,也是儒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进步。自荀子始,儒家思想也由之前躺在周朝礼乐理想的安乐窝里做自己春秋战国大梦的学院派思想转向更为务实、更易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接受的战略指导思想。在荀子的教育下两位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法家代表人物走到。

#孟子#荀子#儒家#性善论#人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