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而至于命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2020-10-11知识1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的这句话,于丹的解读 “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三十岁。“三十而立”,既不像十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三十这个年纪,在今天,在这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还被称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样判断。

而至于命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句话出自《说卦传》它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哲学就是研究“道德”的学问,或者说研究“道”和“德”的学问,“道德”的意义来源于“道”和“德”。“道”是会意字,从辵从?辵字意是行走,?字意是头脑,古文从?寸,寸字意是法度。道的本义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引申为说话、方法、规律、法度、本质等意。《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一达谓之道。古文道从?寸。小篆:。古文:。“德”在先秦时期有两字:德、悳,后多写作“德”。“德”是形声字,从彳?声。彳字意是行动,形旁意是和行走有关,本义是“升”,有聚集生长之意。《周易?升卦》:“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小篆:。《说文》:“德,升也。从彳?声。“悳”是会意字,从直从心。“直”从十从目从乚,乚字意是隐蔽,字形意是十目所视能看见隐蔽的事物,本义是明白。心是象形字,象心脏,在人体中心,本义指中心。“悳”字形意是正直的心,本义是事物的正常状态。《说文》“悳,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徐锴曰:乚,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小篆:。古文:。“德”、“惪”二字后来都写作“德”,“德”仅从字形上看,象悳行的合写。也可以理解为从心、直、彳,意是正直依据。

而至于命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人活一世需懂得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而至于命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和顺2113⑴于道德⑵而理 ⑶于义⑷,穷理5261⑸尽⑹性⑺以⑻至⑼于4102命⑽。出自于《易经1653·说卦》大意为:《易经》和协顺从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而其条理都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经》固有的特点就会认为《易经》叙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注释:⑴“和顺”和协顺从。《论衡·异虚》:“吾闻为人子者,尽和顺于君。⑵“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⑶“理”条理(指文章的组织结构。《荀子?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⑷“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⑸“穷理”深究事物的道理。《后汉书?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⑹“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⑺“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⑻“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⑼“至”来;去。《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⑽“命”生活。唐韩愈《原人》:「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两间者谓之人。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1、垂髫2113(tiáo):3、4岁至8、9的儿童。2、束发:指5261410215岁。3、弱冠1653:指20岁。4、而立:指30岁。5、不惑:指40岁。6、知命(半百):指50岁。7、花甲(耳顺):指60岁。8、古稀:指70岁。9、耄耋:指80-90岁。10、期颐:百岁。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扩展资料年龄称谓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参考资料来源:—。

#孔子#读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儒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