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个人简介
韩愈为什么会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3年),当时正值社会上师道不畅,古代从师的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像过去那样流传,许多人以跟从老师(学习)和互相请教、学习为耻的时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出自韩愈的这篇题为《师说》的文章。文中,作者具体论述和阐明了:”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的道理,告诫人们只要懂得比自己多的、知道得比自己早的都是自己的老师,不能以年龄大小、富贵贫贱和地位高低作为“从师”的条件及标准,否则,我们的疑惑就仍然是疑惑,甚至永远都不可能有办法解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单从字面上可以这样解释:“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没有人是一生下来就会知道很多、懂得很多道理,没有疑问与困惑的,如果有了疑问和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又不愿意向懂得的人(老师)请教、学习,那么,就会错过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疑问和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就会长久存在,甚至永远也解决不了。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老师不一定什么都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一无是处,任何方面都比老师差,任何一个人只要。
读《老子》:形象地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是什么?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这句话我的解释如下:一,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基本意思: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是有一定范围的,太大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像是没有声音;人的目力也是有限的,太大的形象,人是看不见的,比如无限大的宇宙,只能凭想象,无法看见,像是没有形象。这句话引申到哲学的层面,解释起来就非常复杂。反映的是老子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比如从音乐的角度说,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音乐,无声并非没有声音而是听不到声音。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跟这个说法有点类似,但思想的深度还是有极大区别。老子说的是最好的音乐就是听不到音乐;音乐形象也是听不出来的音乐形象最好,听不到的形就是最好的形。上面解释可能还是令人费解或不知所云。还是按题主要求的,形象地说吧。二,形象地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老子有个弟子叫阳子居,人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接近他。有一天,老子把阳子居骂了一顿。老子说,我还以为你这个人了不起,可以教育成才,看来我是高抬你了。阳子居跪下请老子教诲。老子说,真正清清白白的人,往往人们感觉不到他是清白到白璧无瑕的;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人们是。
老子和释迦摩尼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老子、2113孔子与释迦牟尼老子、5261孔子与释迦牟尼,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国度,但他4102们均属于一个1653时代的人,老子年长释迦牟尼5岁,年长孔子19岁,无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安排,三人的出现,三人的人生追求、思想、理念、实践、著书立说,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建了天上、人间、地狱理论之学说。老子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生于前570年—,春秋时楚国苦县人。老子博学多才,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吏(相当于档案局局长兼档案馆馆长,部级干部),老子的“老”字古代读音和“李”字相同,“子”字古代为老师,老子即为李老师。老子不但通晓《诗》、《书》、《礼》、《乐》等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且修炼研究和实践人体科学和宇宙科学,是远古道的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在93岁时(由于修道身体象30岁),因国家动乱弃官出函关,被关令尹喜求留,关令尹喜的真诚打动了老子,在函关老子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出关修道、周游世界和宇宙。老子的《道德经》是朴素的辩证法,从做人、治国、修身,自然、宇宙,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原、宇宙的本原;阐述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
中国的五大宗教分别是什么教? 一、佛教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发展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8697.htm 二、道.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非常确定的。老子和孔子认识,而且,孔子还多次求教于老子。这个结论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学术流派的典籍中都可以找到根据。《史记》对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史记》是史书,也是我国汉以前历史记载的权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根据《史记》对老子的记载,他曾做过周朝的守藏之史。老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年长孔子20岁左右。孔子向他问礼,他对孔子所讲话语中“深藏若虚”、“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等语句反复出现,与《老子》一书的思想一脉相承。这些内容,《史记》中都有记载。《庄子》对于老子、孔子关系的记载《庄子》一书是道家典籍。《庄子》中多处写到了老子、孔子的关系。《天地》篇中记述了老子和孔子谈“至道”的问题;《天道》篇记述了孔子与老子谈《诗》、《书》、《易》、《礼》以及“仁义”的问题;《天运》篇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求“道”、仁义、古代典籍(《六经》)以及“三皇五帝治天下”的问题。此外,《庄子》《田子方》、《知北游》等篇目中也记述了老子和孔子谈论天地万物的内容。《吕氏春秋》对老子、孔子关系的记载《吕氏春秋》,是汇合了道家、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