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家庭的扶贫接力

2020-07-21新闻4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家四口奋战在扶贫一线

“我今个开个产业扶贫的会,还要去乡下调研,4个孙子交给你了,你可要受累了!”清晨7点临出门前,李方正对妻子陈国蕊说着话儿,将4个孙子挨个抱抱,眼里全是怜爱和不舍。

“去吧,我把几个娃娃操心好,你们把工作操心好就对了!”妻子陈国蕊接过孩子,叮嘱道。陈国蕊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道别,也早已习惯了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她知道丈夫的心里,还装着一个“大家”。

李方正在田间调研

李方正是静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分管产业扶贫工作,而他的儿子、儿媳、女婿也与他一道投身于扶贫攻坚工作中。儿子李沛是静宁县八里镇扶贫专干,儿媳妇平玮在农业经营服务中心负责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女婿韩光宇在静宁县原安镇担任副镇长,分管扶贫。一家六口中四人是扶贫干部。

不能输给三个孩子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一些村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持续带贫能力还不强的问题,分管产业扶贫的李方正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助力农村产业升级,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李方正对口扶贫村在四河镇黄川村,这里属西北部寒旱丘陵农牧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束缚了发展的脚步,使这个镇变成了深度贫困镇,而黄川村成为深度贫困村。

第一次来到村里,村里荒凉而落寞,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唯有高山重重,野风阵阵,偶闻鸡鸣犬吠,让人从心底里涌起一阵悲凉。他一下子真切地感受到贫困与落后背后的沉沉重量。

他的心思都放到了怎么帮全村脱贫上,他可不想输给三个孩子。

全村的贫困户,他像走亲戚一样随便,去了一次又一次,成了村里的“万事通”。万事通只是开始,对于李方正而言,最重要的要想方设法带动全村发展,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全村“走亲戚”的过程中,他也留意着全村的地理地势条件,心里盘算着哪块土地可种特色小杂粮,哪块土地该发展蔬菜,哪个地方适合发展全膜玉米,哪个地方适合办厂……

调研中,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解决村集体收入“空壳”的问题。

李方正向局里衔接,2018年筹备了20多万元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散养鸡场,2020年又争取了50多万元在村里办起了榨油厂。两个厂子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让贫困户有了干活挣钱的地方。

李方正还利用到户产业补助,鼓励贫困户发展马铃薯、苹果、牛、蔬菜等特色经济,组织驻村工作队年初入户规划、技术指导,年终验收。

村民刘来来家本不富裕,孙子是先天性心脏病,多年来为治病家里债台高筑。李方正同情他的遭遇,在刘来来孙子动手术的时候,为他捐款1000元,并通过水滴筹筹集到的一万元善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李方正还帮助他发展牛产业,现在牛棚盖起来了,牛也养起来了。“孙子把病看好了,我家牛养起来了,苹果也种上了,扶贫政策好,我现在才能抬头做人了,李局长,谢谢,谢谢你!”对每个月都来看望他的李方正,刘来来充满感激。

贫困户李维成半身不遂,儿子和儿媳妇属于智力偏弱的那类人。一家人生活困窘。李方正鼓励他家发展养牛业,没成想,牛刚进棚,由于不会照料,一只牛死了。恰好李方正之前动员他们办了养殖保险,保险公司给他家赔了7000元,没有受啥损失。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两个月之前,李维成家的草料着火了,牛没了饲料,咋办?听到驻村干部打来的电话,李方正二话不说,当即协调了一万斤青贮饲料解决了他家饲料短缺的难题。

以心换心,李方正成为了村民们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亲的人。这个曾经因为产业发展遇到难题而四处奔波的人,在几年时间里,他和这个深山里的村庄一起成长着、蜕变着。

在李方正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2020年黄川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至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64人(除2户6人兜底保障户外)全部脱贫。李方正负责帮扶的7户贫困户,除一家为兜底保障户外,其他6户都已脱贫。

在贫困村的调研和历练让他对静宁县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彻的思考。围绕旱作农业、牛产业、小杂粮、蔬菜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重点攻关,协同作战,参与制定了牛、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等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编制了《静宁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静宁县贫困户配股资金管理办法》《静宁县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办法》,促进全县形成了“一业主导、多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使每个贫困户都有1-2项致富特色产业,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李方正还提出并积极推进以全膜玉米、马铃薯为主体,特色小杂粮为辅助,设施蔬菜为补充的种植结构发展模式,促进了静宁县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力推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全县玉米产量平均亩产连续多年稳定在600公斤左右,洋芋产量稳定在1500公斤以上,铸就了“静宁的铁杆庄稼”。截至2019年底,全县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懂农业懂科技的李方正还先后主持实施了20多项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有15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励,其中获农业部丰收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奖9项。

一家人说得最多的是扶贫

在儿子、女儿、女婿眼里,父亲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老是聊扶贫,你们回家没啥其他话题?”

好不容易,和几个孩子早在餐桌碰上了头,边吃边聊起了这些天的扶贫工作,李方正的妻子陈国蕊又笑着“嗔怪”起来。

李方正入户

女婿韩光宇是原安镇政府副镇长。工作中遇到啥问题,他总向经验丰富的岳父“请教”。

“在一农户房子需要新建,但他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新建,怎么办?”韩光宇问。

“这种情况就要有耐心,和他拉家常、掏心窝。”李方正说。

“庙川村今年共流转撂荒地200余亩,全部种植饲草玉米,预计增加村集体收6万元。我下一步的想法是结合村里的土地整理项目,在村上成立土地股份银行,把闲置的耕地进一步盘活,通过村集体持股组建村办合作社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引领一批农户脱贫致富,你看这个思路可行?”韩光宇问。

“这个想法好!”李方正鼓励道。

“爸,有个和你一般大的农民竟把我叫‘小兄弟’呢!“儿子李沛笑着说道。

儿子李沛是静宁县八里镇扶贫专干。把他称为小兄弟的是他的一个帮扶对象。帮扶对象的孩子考上大学那会,学费成了他的心头病。李沛主动联系县教育部门,了解助学贷款流程,通过两天的忙碌,再填好申请表册,系统验证等工作后,助学贷款顺利获批。

“你做的贫困平面图好,地理位置、户内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这点我要向你请教学习。“听到父亲的夸赞,李沛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指导的八里镇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李方正问儿媳妇平玮。

听到问话,正在吃饭的平玮放下了筷子,向公公汇报起来。“我们加大了对贫困村合作社和承接配股资金的合作社的培训,督促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充分保障入社农户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好了好了,就知道说扶贫,一见面就不能轻松点?”

从事扶贫工作好几年,李方正早已习惯先把扶贫做好,再考虑自己的家事。听到数落,李方正赶紧埋头吃饭。

扶贫荣誉属于这个有爱的家。

2019年李方正荣获平凉市委市政府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励,2018年韩光宇受到静宁县委县政府授予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李沛连续多年被八里镇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我们这是扶贫父子兵,全家总动员。”李方正笑着说。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

#扶贫#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