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身先士卒战洪魔 戮力同心保家园

2020-07-21新闻4

身先士卒战洪魔 戮力同心保家园

——记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中举抗洪二三事

7月6日,暴雨如注。一场刷新了铜陵历史记录的最强降雨突如而至,铜陵境内长江水位骤涨,全线超警。地处江心洲的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外江边3100多米长的防汛堤段,面临着来势凶猛的大洪水的威胁。面对急速变化的汛情,身为村里的领头雁古中举立刻意识到,今年汛期绝不平常,他和他的一班人将面临着一场特大洪水的考验。

古中举主持召开村两委及抽调人员防汛调度会议

靠前指挥,率先垂范。

6日上午,他冒着瓢泼大雨赶到村部,立即召开村党委会研究防汛抗洪方案,组建以村党员干部为主的群心村抗洪抢险突击队,自己担任突击队长。他懂得,外江边3100多米长的防汛堤段是维系全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堤,按照历年防汛经验,保江堤首先是要搞好堤岸的清障工作。于是,7月7日一大早,他带领30多人的清障队伍来到村外江边,打响了防汛抗洪的第一战。由于堤脚多有村民的菜园地,清障工作多次受到少数村民的阻挠。古中举不仅靠前指挥,率先垂范,亲自带头进行清障工作,而且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村民,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保证了3100多米长的防汛堤段按时按质完成清障任务,确保全村防汛堤段查险道路畅通无阻。

古中举夜间巡查各哨所查险情况

身先士卒,抢险排险。

从7月6日开始,他就吃住在防汛抗洪江堤上。随着长江水位连续几天的快速猛涨,尤其是7月13日19时,铜陵长江坝埂头水位高达14.86米(仅次于1954年的水位),全村3千多米的防汛堤段不断发生险情。古中举在险情面前总是身先士卒,抢险排险。连续十多天来,他带领村突击队员日夜实地查险,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特别是在大龙塘险段塘内发现了渗漏险情,他亲自跳下水和其他水手一起摸排渗漏,将查找到翻沙渗漏点第一时间报告乡指挥所,并及时有效地指挥抢险人员进行压渗处理,使大龙塘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这十多天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任何突发险情时,古中举都是第一时间到场,指挥处理。据不完全统计,全村3千多米的防汛堤段先后发生大小险情10多次,其中较大险情有3次,由于发现及时,抢险到位,化险为夷。同时,为确保全村江堤不漫破,他亲自带队查找选点取土,积极做好防汛抢险预备土的储备工作,并安放在重点险工险段,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古中举下水摸渗漏情况

不畏艰难,转移群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7月10日8时,长江坝埂头水位已达14.23米,并呈上涨趋势。7月9日晚,古中举在接到乡防指关于疏散群众命令后,第二天就及时召开了群心村两委班子疏散转移紧急会议,制定了群心村详细的疏散转移方案,明确村两委干部的分工。为了认真做好村民的疏散转移工作,他首先将自己的父母疏散到定居在城里的妹妹家后,全身心地扑在全村村民的疏散转移工作上。他牢记“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从7月10日启动疏散转移安置工作以来,白天,他亲自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亲自编写了“致村民的一封信”,通过群心村的微信群相互传递,让广大村民知悉。晚上,他带队寻找不愿疏散而躲起来的村民,通过话筒喊话等形式耐心细致的劝解。同时,他还安排转移人员的左邻右舍或亲属帮助转移人员照料家禽家畜。终于经过两个昼夜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全村352人安全疏散转移工作。如今年72岁村民郑士贵,居住在圩内,家中养了60多只鸡与鸭不肯离家转移。古中举第一次上门劝他转移时,老人就是不愿意,经过长达半小时劝说,并答应家中的鸡与鸭,村里安排专人定时喂养,老人勉强同意,但表示要收拾衣服等需要时间。由于疏散转移任务重,古中举一行转入下一家做动员工作,但返回到郑士贵家准备用车转移时,郑士贵家的大门紧锁着,人也不知所踪。当晚七点多钟,古中举不放心,再次带领村干部进行针对性寻访时,发现郑士贵家中有手电光,当即上前敲门并耐心劝说,经过长达半小时的劝说,郑士贵老人最终开门同意连夜转移。古中举当即联系到老人的大儿子郑帮华,专程来到胥坝渡口接老人到顺安居住。当看到郑士贵老人平安离开胥坝渡口时,古中举才真的松了一口气。

古中举指挥险情处置

目前,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并成相持阶段,抗洪抢险任务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做好群心村防汛救灾工作,群心村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精神,研究决定成立村防汛救灾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坚守在抗洪第一线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引领全村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防汛抢险等自愿服务活动,为夺取抗洪救灾最后胜利作出最大努力。

非常时期,举非常之力。古中举,这位平凡的村干部,在这场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身先士卒战洪魔,戮力同心保家园,锻造出了不屈的抗洪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村干部之歌。

作者:詹敬鹏

#洪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