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段话? 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②?(《述而篇第七·第二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的优良学风。它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教与学的活动,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成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优良教育传统。①识(读作“志”):记住。②何有:有几种解释:一种是说这有什么难的;一说自谦之词,没什么了不起的;一说自谦外含有自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的意思。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这在我有什么困难呀?在孔子所有的学说里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该是精华,值得中华民族世代传扬。对于儒家的糟粕坚决摒弃,对于精华部分更应该发扬光大,用不着遮遮掩掩。
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则:就。加:加以。勉:勉励。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释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拼音][yǒu zé gǎi zhī][出处]《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是什么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发 音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释 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出 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示 例 根据同学们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同一句吗,也就是说前者的后一句是后者吗 不是的。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译文: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
文言文解释 1、孝者荣,不孝为耻孝顺的人光荣,不孝顺的人可耻.2、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他说:“你回去吧,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话呢?孩子们一举一动,都是跟爸爸妈妈学的,你撒谎欺骗了孩子,就等于叫他学撒谎,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不得的.”曾子终于杀了猪.3、教学相长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