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资本论的第四卷值得读吗 1858年经济学手稿

2020-10-11知识9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正式提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来回答这一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某种学术思潮的影响,有人认为它只是马克思一时“偶然提出的”,是《手稿》中的“孤立事件”.事实上,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且有着自身的发展脉络.1.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阶段.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1843-1844年,代表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3年夏天,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对黑格尔的政治国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宇宙精神的体现,它决定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完全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在任何地方都把观念当作主体,而把本来意义上的现实的主体…变成了谓语.而发展却总是在谓语方面完成的.”他还说:“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3](P14、10)在这里,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主宾颠倒方法,以反思辨的方式把黑格尔颠倒了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重要思想.需要。

资本论的第四卷值得读吗 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三大手稿是什么

资本论的第四卷值得读吗 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1857年经济学手稿是本书吗 全名:《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57-1858)》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的继续,与第30眷属同一单元。本卷一开始刊载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手稿》的后半部分。这部篇幅庞大的手稿的前半部分已收入第30卷,它开始时是第11章《货币章》,接着是第Ill章《资本章》。《资本章》又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篇(资本作为结果实的东西。利息。利润。《生产费用等等》)。手稿的最后是第l章《价值》的开头部分和关于金称量机的摘录。本卷收文从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结尾部分开始。除这部手稿外,本卷还收入了马克思在这之后写的同样属于1857~1858年期间的两篇经济学手稿,即《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删第二章初稿片断和第三章开头部们。在这之后,本卷收入的是1859年正式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接着是马克思在1859一1861年期间写的三篇经济学手稿,即《资本章计划草稿》、《引文笔记索引》和《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

资本论的第四卷值得读吗 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了人学理论么 详细说说 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15页。这些论断表明,马克思把人本身的存在看作就是目的,而且是最高的目的,在这些肯定人自身的目的性存在中,表明了他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肯定,并把人类的解放过程看作就是人以自身为目的的发展过程,看作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过程。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zhexue/zhexueyanjiu/72636.html

资本论的第四卷值得读吗 《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许光伟)原文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资本论》第四卷的逻辑:认识发生学许光伟(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南昌 330013)摘要:《资本论》第四卷实践的逻辑是:范畴发生的认识机理。在这种意义上,它使范畴的“生产”实践化,首要性地贯彻了“认识”由“历史”生产的原则。历史部分和理论部分的相互构成形成总的写作逻辑,历史部分确立了后续研究的理论指针。方法论意蕴是:(1)根据历史生产方式的“自然生长”,显露范畴的内核的生理结构—(剩余)价值;(2)由范畴生产上的层级运动,揭示“结构生长”的历史性;(3)通过“理论”的总体生产,最大程度地彰明方法论批判和认识论批判的内在结合性,具象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践工作路线。因此,它否决了考茨基非法编纂《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错误要求。《资本论》整体上也就统一了“两种认识发生学”,即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认识(发展)的逻辑,统一了历史的方法与范畴的方法。这种整体性研究树立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构造典范。关键词:《资本论》;历史部分;理论部分;认识;范畴;发生学中图分类号:F0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10-001-11。

韩秉新导言摘自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之一 《<;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之一)《<;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 韩秉欣 一九八五年二月《<;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9月间,为当时计划要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起草的“总的导言”,这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的著作。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各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日趋尖锐。这时,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马克思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根据革命的需要,从1843年底在巴黎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详尽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写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即专题论文。1851年他打算把多年来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但后来他又感到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加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长时间、更紧张的研究工作。关于这一重要阶段马克思自己说过:“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

最值得阅读的马克思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其实这套书所选入的书目已经算很经典了,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就先看看《共产党…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