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谁的诗句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赞

2020-10-11知识15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形容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最后两句,这首诗是刘禹锡为了回应老友白居易的一首《咏老赠梦得》而作。这两首诗可以看成两位老人,也是两位老诗人之间的交流,一个是感叹,另一个是感慨。白居易是感叹,刘禹锡是感慨。刘禹锡的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两句是读了白居易的诗之后的有感而发,是从自己的角度诠释了一下什么叫“夕阳红”—别说太阳已经是“日薄西山”,它散发出来的光芒作为晚霞还是照满了天际的。那么刘禹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我们还是先看看白居易的感叹吧!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是写给“梦得”也就是刘禹锡的,白居易和刘禹锡之间有着几十年的友谊,两个人经常用诗词互相交流感受,晚年的白居易对自己的“老态龙钟”颇有伤感,写了首诗给老哥们刘禹锡,诗中这样写到: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这首诗并不难懂,其实就是表达了一种情绪,一种感叹,当然是略显悲观。白居易对刘老哥们儿说(算是诉苦吧):咱俩都老了,你知道老成什么样了吗?每天早早的就困的眼睛都睁不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是什么意思? 曾几何时,人们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种既赞美又叹息的念头谁人都清楚。然而,“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又出自哪里呀?有诗为证:(一)、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恋红尘。辞别再无相见日,唯有独醉忆真情。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催促着人们醒来,不像晚霞依恋红尘而不舍。这一次分别再也不知道相见的日期了,只有我独自喝醉时才回忆起我们之间的真挚感情。(二)、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曾经沧海遇红颜,俺家人如今葬桑田。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也在催促人们早起来,它比不上晚霞懂得我的心思。经历过人世间的辛酸,我遇到过喜欢的红颜知已,可是如今她已离我逝去,葬在了广阔的天地里。其他的还有,不一一介绍了…。综合上述两首诗,(一)言“友情”,(二)言“爱情”,都有点厌烦“日岀东方”,却独偏爱“晚霞”。这是为什么呢?“日岀东方”,是太阳运动周期决定的,周而复始、不偏不倚。而“催人醒”似乎就有点强词夺理了,因为太阳公它不会喊你醒。事实上人之所以在此时此刻醒,那是由于人体的生物钟随着太阳升、温度升,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蒙胧醒。所谓“日出而作”,就在这太阳升与落的过程中。劳动就是付出、就是流汗,不幸苦。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谁的诗句 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志见示》酬乐天咏志见示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赏析: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尚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辨正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

#刘禹锡#咏老赠梦得#白居易的诗#读书#诗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