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 《永乐大典》是解缙、姚广孝等人的作品,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决心修书,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发现此书多为儒学一家之言,甚为不满,于是钦点精通儒、释、道等各家之学的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终于在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大悦,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
老北京城西方的镇物是大钟寺永乐大钟吗? 西方属金,镇物是大钟寺的大钟。大钟寺原本叫觉生寺,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 年)建,是皇帝祈雨的佛寺。乾隆八年(1743年),从万寿寺移永乐大钟至觉生寺,至此,觉生寺。
天心永乐禅寺的人文历史 明嘉靖七年,道士韩洞虚曾一度易其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宗教名构,改为天心永乐禅寺。此时,“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因据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记载,天心永乐禅寺所坐落之天心峰居于武夷山之中,“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名寺耸立于名山之枢极,纵览总领群峰中的寺观庙宇。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多处“无量寿佛”、“南无阿弥陀佛”的珍贵摩崖石刻,与天心永乐禅寺相映成趣,给游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禅理遐想。清末,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大学士赠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现仍悬挂的寺中,颇为名贵。天心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光绪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刹的名僧德容荣任住持。他主持大兴土木,广增佛殿僧舍;弘扬佛法,喜结十方丛林,遂开创这方宝刹最令人难忘的历史。自僧德容住持宝刹起讫至民国26年,该寺先后共传了七堂大戒,曹洞钟鼓遍天下,武夷佛法传人心,天心永乐禅寺也成了各地僧侣朝拜受戒的古圣道场。据传,名刹香火旺盛之时,寺内有僧众百余人,钟鸣鼎食,磬钹和谐,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游客亦多为香客,名山倍加扬其名。佛诞之日,香客摩肩接踵,。
永乐南藏的存世发现 文博专家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发现了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永乐南藏》,无论在佛教文献学和大藏经编纂研究,还是版本学和印刷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据了解,这批佛经原藏于青龙寺藏经阁,上世纪70年代在拆除该阁时,分装于六个大木箱,保存至今。经过大致清点,六箱经书约有800至900册,函套全部已失,糟朽严重。当前,专家从保存较好的一箱中抽查40余册,对版式、篇目、题记、标志等进行了拍照、登记,并对照片资料进行了比对和分析。据稷山青龙寺佛经调查组李百勤、赵瑞民、渠传福等专家介绍,从看到的佛经数量判断,这原是一部完整的《永乐南藏》佛经大藏经,已经散佚、毁损了多少,尚不清楚。根据版式、一册《续传灯录》千字文编号为“合”字,一册《诸法无行经》千字文编号为“伤”字,又查见青龙寺藏经有一页上牌记的墨书题记署宣德五年,由此可以确认青龙寺所藏佛经即《永乐南藏》。专家认为,由于经书糟朽过甚,当务之急是尽快邀请有资质的文物保护机构,编制青龙寺《永乐南藏》的保护、修复方案。待修复完成后,再进行文物的登记、登录和收藏、保管工作。《永乐南藏》是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内容较宋元藏经多近一倍,在。
永乐帝大规模毁寺杀僧是在什么时候? 大致是永乐中或永乐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在闽东通往周边的浙南、闽中的古官道两侧,有几十座寺庙同时被毁,几千名僧人同时被杀。闽东境内被毁寺庙计有古田县的瑞岩寺、香林寺、显得寺,屏南县的灵峰寺、宝岩寺、后院寺,周宁县的灵鹫寺、云门寺、凤山寺、灵峰寺、瑞龙观,蕉城区的祭山寺、天王寺、金邶寺,寿宁县的九峰寺、凤阳寺、平溪寺,福安市的兴庆寺、狮峰寺,福鼎市的昭明寺等。这只是一个大约的数字,实际被焚毁的决不止这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周宁县咸村镇中川村的素有“一龟二凤三支提”之称的凤山寺,一夜之间,全寺990多名僧人踪影全无。这些僧人是死是活、或逃或被杀,村里人竞然一无所知,堪称怪事一桩。还有寿宁县武曲镇的凤阳寺,毁寺杀僧之后,又把周边的5-6个村庄烧了个一干二净,村民(原住民)无一幸免。原文:http://www.ltsbbs.com/thread-6563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