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屈服判据怎么得到

2020-07-16知识6
静拉伸强度的主要判据有()()() 静拉伸强度的主要判据有(σs)(σ0.2)(σb)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之间有关系是什么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三者均是表示物质材料的功能特性。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棒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扩展资料: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63539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 抗拉强度单位? 抗拉强度单位:MPaσ=Fb/So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膜材在纯拉伸力的作用下,不致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与受拉伸膜材宽度的比值,通常用N/3cm来表示。它分为经向和纬向抗拉强度。经向抗拉强度:沿膜材经线方向拉伸时的抗拉强度。纬向抗拉强度:沿膜材纬线方向拉伸时的抗拉强度。对于水泥土抗拉强度研究,目前文献成果还很少,原因在于研究手段不足。为了获得水泥土更精准的直接抗拉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课题组自行设计了水泥土单轴拉伸仪,对黄土拌合的水泥土,进行了不同水泥掺量和龄期的单轴直接抗拉强度试验研究。结论如下:1.在水泥土干密度、水泥掺量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单轴拉伸强度和极限应变随龄期延长而增长,增长弧度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2.在水泥土龄期一定条件下,单轴拉伸强度和极限应变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 抗拉强度与屈服的关系 σ(应力)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抗拉强度)也越高。抗拉强度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扩展资料实际意义: 1、由于σb(抗拉强度)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3、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确保构件能正常工作,构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一般情况下多以什么作为判断金属材料强度高低的判据 通常是硬度,因为硬度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因此,硬度的高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表材料强度的高低,当然最好做拉伸试验,可以直接测量出金属材料强度高低,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数值。 脆性断裂形式的特征有哪些? 脆断时承受的工作应力较低,通常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不超过常规的许用应力,所以又称为低应力脆断 脆性断裂总是以零件内部存在的宏观裂纹(如肉眼可见的0.1mm~1mm)... 导线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与原导线的抗拉强度相同吗 不相同,导线的连接接头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90%。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 屈服条件 塑性力学中判断物体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处于塑性状态的判据,是物体中一点在由弹性状态转变到塑性状态时各应力分量的组合所应满足的条件。单向应力状态的屈服条件由屈服极限(又称屈服应力,见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示,可由实验定出。对于屈服不明显的材料,在工程中将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值定义为条件屈服极限σ0.2,或把拉伸曲线(图1)中割线模量EY=0.7E处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σY,其中E为弹性模量。这种定义方法比测定残余应变量更简便。对于一般钢材,σ0.2和σY很接近。某些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加载,屈服应力会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现象。提高后的屈服应力称为后继屈服应力或加载应力。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情形有所不同。 请问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什么区别? 1、能力不同2113 抗拉强度是抵抗最大变形5261的能力,屈服强度是4102抵抗起始变形的能力。2、获取形1653式不同抗拉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是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压来获得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3、意义不同抗拉强度的意义: 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屈服强度的意义: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屈服强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应力应变曲线#金属材料#应力集中#应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