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35个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恒等式的名词解释

2020-10-10知识7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扩展资料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是恒等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人类社会的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管理职能之一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就促使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会计恒等式为:资产债资本或资产=负债 业主权益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日益发展,便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进而促使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在股份制企业里,业主权益就变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变革为: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在新中国创立以前,中国的会计沿袭西方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资本或,资产-负债为主权益或,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参考资料来源:-会计恒等式

35个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恒等式的名词解释

35个会计名词解释 1.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合,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3.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4.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这里所说的对外投资的支出,包括纳税人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购买、股票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资本性支出是企业所发生的、其受益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如购置房屋、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的支出购人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政府支出的获益不只发生在当且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还能使得公众获益,比如天文台、电影院、广场设施等等.资本性支出是指维持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全部资本支出,包括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上的支出.(关于资本性支出书上面并没有给出很是肯定的答案,书上所列举的比较权威的就这几项了)5。.

35个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恒等式的名词解释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5个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恒等式的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会2113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5261达到的目的。2.会4102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1653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什么是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

一、名词解释 1.会计 2.会计要素 3.权责发生制 4.账户的基本结构 5.会计恒等式 6.复式记账法 7.借贷记账法

关于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动态过程中的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平衡。举个最容易明白的例子,今天早晨八点时,你有现金、存款、股票、房子等资产共100万,这100万其中买房子还欠银行20万(负债),剩下的80万都是自己的(所有者权益),这时候就是“资产100万=负债20万+所有者权益80万”,这是八点钟这个时点上的平衡,一旦过了这个时点,这个平衡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假设经过了一天的辛勤劳动,你赚了一笔稿费1万(现金付给你),同时你花了现金2000元去请客费用,这是一个过程,过程中,你的资产变成了100.8万(100万+1万稿费现金-2000元请客钱),费用就有2000元(请客的),负债还是20万,所有者权益还是80万,收入有了1万,这个过程中“资产100.8万+费用0.2万=负债20万+所有者权益80万+收入1万”。这个过程一旦结束,企业就要结账,把收入、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中(企业收入转进来1万,费用转进来0.2万,收入导致本年利润增加,费用导致本年利润减少,所以企业的本年利润有了0.8万),这0.8万再结转到“利润分配”中。利润分配是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收入费用结转了就没有了。假设是第二天八点(整整一天)结转的,结转后企业此时的。

#会计#财会#会计主体#企业资产#会计要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